当前位置: 首页 > 减肥方法 >

喝中药减肥管吗?常用4种疗法3点穴位

市面上减肥方式层出不穷,节食热、健身热、代餐热,各家机构商家绞尽脑汁,都希望从你身上分到一杯羹,但是这样的减肥方式真的适合中国人的体质特点吗?

上一期我们讲到中医上形成肥胖的原因,那今天这一期我来给大家聊聊中医上肥胖类型分为哪些,针对这些证型我们又有什么样好的中医疗法。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想要减肥,需弄清自己属于哪一种肥胖类型,才能更好的减脂。

1、肥胖证型有哪几种?

中医讲究辨证论法,针对不同肥胖证型对待不同的疗法,对于单纯性肥胖人群,中医有针刺、穴位埋线、艾灸、刮痧拔罐等疗法来进行调理,让人轻松享瘦,不易反弹。

《黄帝内经》将肥胖人群分为三类,“膏人”、“脂人”、“肉人”。肉不坚,皮缓者为膏,肉坚,皮满者为脂。”膏者、脂者,皆为肥胖之人。肉人,皮肉结实又有弹性,是一种正常体重超常之人,并不属于我们现代所见肥胖病,常见于体力劳动者、运动员。

目前中医将单纯性肥胖分为五大类型,快看看你是属于哪种吧!
①脾肾阳虚型

表现特征:症见形体肥胖并见血脂高,面色白,形寒肢冷,少腹、腰骶冷痛,纳少腹胀,大便稀溏,疲乏无力,尿少肢肿,女子经乱无期,或由崩而淋,甚或闭经,经色淡红质稀,带下量多, 色白,质清。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濡细或沉迟。

肥胖原因: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可致身体肥胖,肥胖之人易聚湿生痰,日久必损伤脾胃,累及肾阳,而致脾肾功能失常。

脾胃为后天之本,职司运化水谷,脾虚则运化失职,水谷之气不能化为精微布散全身反致痰湿,内则阻脾困胃,外则泛溢肌肤为湿为肿;“肾者水脏,主津液 ” ( 《 素问 · 逆 调 论 》) ,肾气不足,其气化功能失常,必致湿浊留于体内。

中医建议:脾肾阳虚型肥胖治拟温肾健脾, 化气行湿。针灸体穴取脾俞、肾俞、水分、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等穴。

②胃热湿阻型

表现特征:肌肉结实、容易口渴、爱吃冰、食量大、易饥饿、大便燥结,甚至几日一解,这种类型的肥胖男性居多。

肥胖原因:胃热即是胃火,一种胃热是胃炎,会感到胃胀没食欲,唯一与胃寒不同的地方是胃热者会感到口苦兼有口臭。另一种胃热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患者胃口大开,好像永远吃不饱,原因是他们阳火过盛伤津,胃部过度活跃,蠕动加快,所以食欲增加,体重大增。

饮食调整:膳食应多补充些绿色蔬菜、瓜果等凉性食物。药物可选用清胃热的泻药,如大黄、番泻叶等,通过排便使体内火降,并加速代谢。

中医建议:借助耳针或针灸神门穴(腕部,腕掌侧横纹的尺侧端),以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取。

③肝郁气滞型

表现特征:常郁闷叹气、失眠多梦、常头晕目眩、手脚冰凉、容易紧张、烦躁易怒、疲倦,女性常有月经失调或闭经、舌暗红。

肥胖原因:中医认为,肝是调节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系统是调节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情绪不稳会影响肝的运作失衡,造成肥胖。约有18%~20%的人属于这种类型。

中药调整:平时可饮用疏肝理气的玫瑰花茶、桂花茶,以缓和情绪。陈皮、木香也有缓解紧张情绪的功效。

中医建议:调整情绪、疏肝理气是这类型人的减肥关键。还可用针灸调节情绪,选用肝经的穴位太冲穴(在足背侧,第 1 跖骨 间隙的后方凹陷处),调理肝气。

④脾虚湿阻型

表现特征:肌肉松软、易疲倦、四肢浮肿、食欲差、食量少,产后妇女居多。

中药改善:这类人脾功能较差,平时需要多加运动,锻炼肌肉。可常使用一些具有健脾功效的药物,如黄芪、茯苓、山药等。还可多吃些帮助水分排出的食物,如薏仁、红豆等。

中医建议:针灸则可选用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髌韧带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穴,健脾利湿,减少身体水分。

⑤老年肝肾两虚型

表现特征:年龄通常超过50岁,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虽吃得少,但体重仍在上升。50岁以后,人的身体功能衰退,脏腑机能减弱,加上激素分泌减少,新陈代谢趋缓,减肥更加不易。

中药改善:治疗的重点在于补益肝肾。可选用六味地黄丸、黑芝麻、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此外,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功能衰退会出现骨质疏松、关节酸痛,可以在饮食中加以补充,如黑豆、黄豆、龟苓膏或枸杞子泡茶

中医建议:针灸以补肝肾的穴位为主,可常灸关元穴(前正中线,脐下3寸)、中极穴(前正中线,脐下4寸)。这类型人减肥速度慢,若能稍微增加运动量, 如每天快步走20分钟,则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

了解了病症类型,那针对减肥,中医上有哪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呢?

2、中医常见的减肥疗法?

①艾灸法

自《内经》后,历代医家对肥胖的病因病机也做了 一些论述,认为肥胖的病因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水湿痰浊膏脂滞留。肥胖与痰湿关系密切,而痰湿的形成又与肝、脾、肾有关。而关元穴可调整肝脾肾三条阴经,有健脾补虚、养肝疏泄、补肾益精固本、调气回阳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湿为阴邪,非温不化”,《金匮要略》记载“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艾灸关元穴,具有健脾化湿、温阳化痰的功效。

故通过艾灸关元穴,可补火生气,痰湿自消,机体恢复平衡,肥胖亦消。

②针刺

中医认为,肥胖是脾失健运,痰湿中阻而致。针刺可以通过经络气血的调节作用,健脾利湿而达祛湿化痰的目的。以脾胃经、任脉及膀胱背俞穴为主,通过健脾和胃、调和冲任,达到调理脏腑和减重疗效。

③穴位埋线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中医埋线减肥就是通过针灸刺激身体穴位,把人体可吸收的手术线或者是羊肠线穿入针。通过可吸收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达到类似针刺效果,效果更加持久。

④拔罐刮痧

一般要根据患者体质辨证选穴,选局部肥胖部位和调节全身的穴位,常选择的穴位有脾俞、胃俞、三焦俞、天枢等穴位。辨证循经选穴,起到消肿化瘀、散寒化湿作用。

除了中医疗法,其实我们身体上的穴位也有助于我们减重。

3、中医常见的减肥穴位?

①丰隆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腘横纹到外踝尖长度的中点),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为标)。

操作:手指按揉,每次每穴3-5min,以局部酸胀为度。

作用:祛湿化痰要穴,起到祛湿化痰,排浊运脾功效。

②敲胆经

清除大腿外侧胆经上的赘肉,可敲胆经。

定位:在大腿外侧中线,主要取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一线(即臀部、大腿外侧至膝关节)。

操作:坐位,双手握拳敲打以上区域,每天50-100次。

作用:疏肝利胆,行气通络祛湿。

③天枢穴

定位:腹部,平脐,前正中线旁开2寸(约食、中、环三指并列宽度)。

操作:用手指按揉每穴每次3-5min,局部酸胀为度。

作用:有运脾和胃、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作用。

相关文章
  • 跑步怎么补盐?先要学会判断自己的出汗特点!

    大家都知道跑步就会出汗,而汗是咸咸的,那是因为随着汗水,体内的盐分也一起排出来了。如果不及时适当补充盐分的话,体内缺盐会导致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但盐分也不是多多益善,摄入盐分过多,也会导致高血压、心脏

  • 做运动过程中,出汗越多,效果越好?

    夏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很多人开始选择户外运动,其中跑步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一种运动方式。不少人选择跑步的目的是为了瘦身减肥。然而,一直以来有一个错误观念,即认为运动出汗越多,就能越快消耗脂肪,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但是,这个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跑步出汗多不代表减肥效果好。汗液主要由水分、电解质和少量的代谢

  • 跑步出汗好处多多,防癌,不靠谱也靠谱!

    跑步出汗,可以刺激大脑内啡呔的产生,继而改变你的心情,控制情绪波动。注意这里说的是跑步出汗或运动出汗~为什么强调这个前提,我们接着往下看。有很多人认为出汗可以排毒、防癌,其实并不是这样。确实有研究表明,砷、镉、铅、汞等重金属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汗液的99%以上是水,不到1%的

  • 跑步五分钟,出汗两小时?你必须知道运动出汗的真相!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是手机中的战斗机。跑步五分钟,出汗两小时,小心你身体宕机。运动中不管是主动或者被动出汗过多,都要小心。(“主动”可理解成虚汗多,“被动”多是自己作)还是我那个不省心的朋友迷妹,她昨晚兴奋地告诉我,在肚子上裹一层保鲜膜跑,出汗多,减肥快。果然, 跑完一上称,轻了2斤。听完好想

  • 夏季跑步大量出汗,容易缺铁,这个补铁的好方法建议收藏

    夏季跑步,汗水淋漓,你是否担心过身体的铁元素悄悄流失?缺铁,这个听起来并不严重的问题,实际上可能会对你的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夏季跑步与补铁的那些事儿;跑步出汗,真的会导致缺铁吗?跑步时大量出汗,确实可能导致铁的流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跑步者都会缺铁;缺铁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

  • 夏日跑步出汗多?掌握这些技巧,远离湿身尴尬!

    常言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知不觉,三伏天已经悄悄来临,明天就是初伏第一天了,自从到了夏天,很多跑者都降低了跑步的频率,当然也有很多跑者在炎热的夏天依旧练的飞起,丝毫不减懈怠!在夏天跑步时,很多跑者可能都有同样的烦恼,那就是出汗多,不说跑步了,就是在外面走走可能就出一身汗,更别说跑步了,汗流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