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减肥方法 >

减肥可以使血糖降下来吗 ?听听医生怎么说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身边的胖子正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也逐渐突显,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那么,减轻多少体重,才能有效降低血糖呢?接下来,专科医师将为您解析。

健康人之所以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是因为葡萄糖吸收入血后,会反射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为血糖增加三条去路:一是增加肝脏摄取并储存葡萄糖,使大约60%的葡萄糖以肝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一是增加肌肉组织摄取并储存葡萄糖,以满足肌肉活动时的能量需求;三是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进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水平。但产生这些生理活动的前提是:我们的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当胰岛素将血糖转运至这些器官与组织之外时,它们能积极响应胰岛素的号召,愿意接纳葡萄糖,才能降低血糖水平,倘若它们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差,则会引起血糖升高。

肥胖人群由于脂肪细胞体积较大,参与代谢反应时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较低,即发生了胰岛素抵抗,从而会使血糖处于较高水平。机体为了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但胰岛素分泌增多以后,又会增加脂肪的合成与储存,可进一步加重肥胖,从而在肥胖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血糖的控制难度也会进一步增加,空腹血糖会逐渐高出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会高出7.8mmol/L,但此时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属于糖尿病前期,积极控制体重可避免进展为糖尿病,若体重持续增加,血糖则会持续升高,可能失去逆转糖尿病的机会。

因此,肥胖人群更易发生糖尿病。相关研究显示,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无论你的脂肪是均匀分布在全身,还是主要集中在腹部,脂肪超量均属于肥胖。脂肪分布均匀的人群,体质指数(BMI)达到24㎏/㎡即已超出正常范围;脂肪集中在腹部的人群,男性腹围达到90厘米或女性腹围达到85厘米,即为中心型肥胖。这两种类型的肥胖虽然均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但中心型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它与糖尿病前期一样,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因此,腹型肥胖的人群更应警惕糖尿病,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因此我们在关注体重的同时,还应关注腹围。

作为一种危险因素,体重若能及时得到控制,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或增加血糖达标率。对健康人群而言,若能将体质指数控制在24㎏/㎡,控制腹围达标,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而言,若能使体质指数接近或达到24㎏/㎡,有助延缓进展为糖尿病,对于严重肥胖的人群而言,这或许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或几乎不可能实现,但若能使体重下降7%以上,也可延缓病程的进展;对于已经进展为糖尿病的人群而言,包括控制体重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措施,而维持健康体重的目标则是在3-6月的时间内使体重下降5%-10%,有助于增加血糖达标率。

对体重的控制,普通人群应以控制饮食、规律运动为主。饮食重在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应在此前的膳食结构上,重点减少摄入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更重要的是应合理控制各类营养素的摄入比例,富含脂肪的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至少应低于30%,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至少应低于65%,可适当增加摄入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一是部分高膳食纤维食物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较低,二是膳食纤维可延缓胃排空,具有饱腹作用,不仅可减少食物总量的摄入,还可延缓餐后血糖。豆类、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均属于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同时应控制饮酒,酒属于高热量食物,易诱发代谢紊乱,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应低于25克,女性每日酒精摄入应低于15克(45毫升蒸馏酒或350毫升啤酒),每周不超过2次。

在运动方面,控制体重应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建议每日至少运动5次,每次至少运动半小时,慢跑、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等均属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将心跳、呼吸维持在耐受的范围,同时可有效改善血糖,因此适合大多数肥胖人群,包括老年人。抗阻运动则以锻炼肌肉的力量与耐力为主要目的,每周进行两次且间隔时间大于48小时,更有助于改善代谢。当然,对于经饮食、运动干预无效的人群,可服用减轻体重的药物,也可选择减肥手术,近日发表在《柳叶刀》的随访数据显示,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管控方面,减肥手术比药物治疗更有效,但需进行更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综上,健康人对胰岛素敏感,无胰岛素抵抗,可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可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肥胖人群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因此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相比体重正常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出了2倍,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群(男性腹围达到90厘米,女性腹围达到85厘米),控制体重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或增加血糖达标率,健康人将体质指数控制在24㎏/㎡以内,男性将腹围控制在90厘米以下,女性将腹围控制在85厘米以下,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糖尿病前期人群将体质指数接近或达到24㎏/㎡,或使体重下降7%以上,可延缓病程进展;糖尿病患者维持健康体重的目标则是在3-6月的时间内使体重下降5%-10%,主要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控制血糖,无效时可给予药物治疗或减肥手术。

相关文章
  • 跑步怎么补盐?先要学会判断自己的出汗特点!

    大家都知道跑步就会出汗,而汗是咸咸的,那是因为随着汗水,体内的盐分也一起排出来了。如果不及时适当补充盐分的话,体内缺盐会导致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但盐分也不是多多益善,摄入盐分过多,也会导致高血压、心脏

  • 做运动过程中,出汗越多,效果越好?

    夏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很多人开始选择户外运动,其中跑步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一种运动方式。不少人选择跑步的目的是为了瘦身减肥。然而,一直以来有一个错误观念,即认为运动出汗越多,就能越快消耗脂肪,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但是,这个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跑步出汗多不代表减肥效果好。汗液主要由水分、电解质和少量的代谢

  • 跑步出汗好处多多,防癌,不靠谱也靠谱!

    跑步出汗,可以刺激大脑内啡呔的产生,继而改变你的心情,控制情绪波动。注意这里说的是跑步出汗或运动出汗~为什么强调这个前提,我们接着往下看。有很多人认为出汗可以排毒、防癌,其实并不是这样。确实有研究表明,砷、镉、铅、汞等重金属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汗液的99%以上是水,不到1%的

  • 跑步五分钟,出汗两小时?你必须知道运动出汗的真相!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是手机中的战斗机。跑步五分钟,出汗两小时,小心你身体宕机。运动中不管是主动或者被动出汗过多,都要小心。(“主动”可理解成虚汗多,“被动”多是自己作)还是我那个不省心的朋友迷妹,她昨晚兴奋地告诉我,在肚子上裹一层保鲜膜跑,出汗多,减肥快。果然, 跑完一上称,轻了2斤。听完好想

  • 夏季跑步大量出汗,容易缺铁,这个补铁的好方法建议收藏

    夏季跑步,汗水淋漓,你是否担心过身体的铁元素悄悄流失?缺铁,这个听起来并不严重的问题,实际上可能会对你的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夏季跑步与补铁的那些事儿;跑步出汗,真的会导致缺铁吗?跑步时大量出汗,确实可能导致铁的流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跑步者都会缺铁;缺铁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

  • 夏日跑步出汗多?掌握这些技巧,远离湿身尴尬!

    常言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知不觉,三伏天已经悄悄来临,明天就是初伏第一天了,自从到了夏天,很多跑者都降低了跑步的频率,当然也有很多跑者在炎热的夏天依旧练的飞起,丝毫不减懈怠!在夏天跑步时,很多跑者可能都有同样的烦恼,那就是出汗多,不说跑步了,就是在外面走走可能就出一身汗,更别说跑步了,汗流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