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21日是第九届全民营养周。在营养周期间,恰逢第34届“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食养 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说到儿童的科学饮食和营养,就不得不提到儿童的肥胖问题。在中国,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白白胖胖的,似乎“胖乎乎的”就等于“健康”、“健壮”,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肥胖会给儿童带来疾病隐患,从身体到心理都会受到影响。

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如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异常等疾病,但绝大多数“小胖墩儿”们是没有疾病影响的单纯性肥胖。
遗传因素、营养过剩、运动量少等都是造成小胖墩儿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进食过多,营养过剩更是首当其冲。
我国饮食模式逐渐西化,孩子们吃的食物能量密度越来越大,富含糖分和脂肪的高能量密度食物,如可乐,汉堡,炸薯条等食物摄入不断增加,都让很多儿童的体重提前超标。

据统计,近10年来,城市儿童的体重一直都在增加,儿童超重和过度肥胖的比例增加了16%。儿童肥胖率的迅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据研究表明:10个肥胖儿童中,就有6个“小胖墩儿”的血脂偏高,7个患有脂肪肝,5个“小胖墩儿”会同时出现血脂高、脂肪肝的症状,一半以上的“小胖墩儿”提前患了成人病。

在心理测评中显示,大多数“小胖墩儿”存在心理轻度异常,其中3个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状,2个出现轻度的敌对症状,2个出现轻微的焦虑现象,少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问题等。
家长们带着小胖墩来到医院的时候,总是希望得到某种灵丹妙药,恨不得在几天之内就把孩子的体重迅速降下来。

但小胖墩们进行减重治疗时与成人肥胖者有很大差别,除了坚决执行“营养减重饮食计划”外,还要考虑到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应避免过分限制饮食。适宜的饮食治疗方法应该是对他们进行指导而不是强制。
对于小胖墩儿的减重,更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和科学,切不可操之过急。
小胖墩们减肥的基本原则是不妨碍其生长发育,不影响其正常的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
制定“营养减重饮食计划”时更要注意荤素搭配,食品多样化,蛋白质量要充足,也要防止动物性脂肪摄入过多。
每天能量宜在1600-1700千卡,其中蛋白质占18-19%,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55%-60%,三餐的能量比例合理,分配均匀。
为了便于小胖墩们进行饮食控制,可形象地将食物分为红灯食品、黄灯食品和绿灯食品三种。

红灯食品
如奶油蛋糕、糖果、冰淇淋以及所有的油炸油煎食品,每周不能超过3次,每次也不宜过量。
黄灯食品
包括瘦肉类、蛋类、奶制品以及主食类食物,可以适量食用,但是不能过多。
绿灯食品
包括各种水果、蔬菜,可以随意食用,但在烹调时要少油。
此外,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收到极好的减重效果。在进行减肥运动时,适当控制能量的摄入是必要的,包括减少高能量食品,如甜食、巧克力、油炸食品等摄入。

但是对各类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类、豆制品等的每日摄入应充分保证。各类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在进行减肥运动时都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