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练背和提升力量的绝佳动作 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是最被低估的动作,没有之一。健身爱好者在运动生涯的任何时期,都不应该放弃它。

本文详细展开引体向上无法被取代的6个关键原因:

1.自然状态下膨胀背部肌群的关键

对于一个自然健身爱好者来说,认认真真把1-2种引体动作做好,其最终收益很可能远超4-5个花式练背动作。

一方面是因为引体向上具备较高的门槛:通常起步重量就是你自身体重。只要你没有过于肥胖,引体就是你冲击训练强度的有利工具。

另一方面是因为引体向上能创造较好的神经适应效果:当你的身体在悬空移动时,神经系统会变得更警觉,募集更多肌纤维来完成动作,以防止你掉下来受伤。

所以,尽管高位下拉的运动模式与引体相似,但由于高位下拉时身体是固定在凳子上的,动作复杂程度大大降低,最终带来的神经适应效果也会逊色很多。

从长远来看,神经适应效果会显著影响到力量和肌肉增长。这也是自由重量杠哑铃动作相比固定器械的优秀之处。

一个“科技化”的健美运动员可能不需要这样思考问题,他们具备一周7天/24小时高于常人的合成激素水平。即便放弃引体去做一些“更简化”的动作,也能获得明显肌肉增长。

2.手臂维度的基础

肱二头肌肱肌在引体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许多人做完引体后,这些肘部屈肌也会跟着充血。

肱三头肌长头其实也在引体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当你进行一些握距较窄的引体类型时,肱三头肌长头会得到更多的拉伸和缩短。

记住——肱三头肌长头具备“伸肩”的功能(也就是将你的上臂在远离躯干的状态下拉近躯干)。另外,长头通常也是肱三头肌三个头当中,增长潜力最大的头。

综合这些信息,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强大的引体能力不光可以强化肱二头肌和肱肌,也能刺激肱三头肌最大的那部分。所以引体向上是发展手臂维度的不二选择。

3.小臂维度和握力的基础

重新回到“神经适应”的话题。当你将自己悬吊在单杠上做动作时,大脑会发出一种“要握紧!松手就会遭殃!”的信号。这会让你的前臂别无选择,只能不断变得更强壮以应对“生存压力”。这同样是高位下拉达不到的效果,甚至也是硬拉达不到的效果(硬拉失败时你可以直接脱手,但引体没那么简单。)

特别是当你发展到负重引体向上时,这种神经适应还会进一步增加。最终带来强有力的前臂肌肉组织。

如果前臂力量和维度一直是你的弱项,不妨试试把助力带扔了,养成习惯赤手空拳去做引体。这会比整天练习各种迷你腕弯举更管用得多。

如果你具备足够的训练经验,“肥握把引体”将是你进一步开发前臂的超级工具,因为这种握法骤增了抓握难度(但对初学者来说滑脱风险也骤增,不建议尝试)。

4.高度影响卧推和推举力量

历代资深运动员发现,上肢推类力量的发展与上肢拉类力量高度相关。也就是说,你的引体/划船能力与卧推/推举能力呈正相关: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如果你的拉类力量向来是个弱鸡水平,那么推类力量的潜力也是远未得到开发的。

这可能与关节两侧肌肉的“均衡程度”有关——当关节的一侧肌肉严重滞后于另一侧时,为了避免关节失衡和伤病,体格发展会陷入明显的瓶颈期。

当前科学水平还无法说明这种“对抗肌效应”到底是出于什么机制,因为科学还没有追赶上来。

尽管有人喜欢搬出一些时下的研究结论来推断“关节平衡是狗屁”……但已经有无数运动员实践证实了“更加平衡”的肌肉状态能带来更好的维度和力量发展,以及更好的关节健康。另外,均衡发展的肌肉必定能带来更好的形体美感。

在FE超凡体格线下训练营中,我们也发现这个普遍规律:引体能力弱的学员,推举能力也弱。引体能力显著提高的学员,推举能力也大大改观。毕竟:一种是垂直拉,一种是垂直推,互为主动和对抗关系。

5.引体对脊柱很友好

在一次大重量深蹲或推举(典型的脊柱压缩动作)训练结束后,人的身高暂时下降2厘米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不关要学会在训练后拉伸给脊柱减压,还要学会在训练计划中加入“脊柱牵拉”动作——引体向上在这里是无可取代的。

在执行引体向上时,你的下肢悬空,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脊柱向下牵拉的作用,使得你某些轻度错位的椎骨重新排序。如果你还在髋部额外挂上负重,牵拉力度会被进一步强化——这是一种最低成本的舒缓脊柱压力措施。

脊柱神经健康对任何训练动作都有直接影响,对健康和长寿也有影响——记住,主宰和控制着全身肌肉的中枢神经正是位于你的脊柱内部。

6.引体做对了,可以极大降低背部训练量

不得不承认,某些囚犯的健身条件很受限,饮食条件也受限,但他们的背部肌肉发展却超过健身设备齐全的你……有限的条件导致他们的背部训练只能以引体向上为主打项目,这反而促成了更好的体格基础。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你的引体训练计划做对了,足以触发良好的背部肌肥大效果,你并不需要再掺杂其它过多的背部动作。对于自然健身爱好者而言,动作数量太多会很容易影响到恢复能力,最终可能对肌肉和力量发展起到反效果。

相关文章
  • 身体好不好,走几步就知道!赶紧自测一下!

    有时候没有明显症状并不代表身体非常健康。实际上,有时候身体好不好,完全可以站起来走几步自测一下,不但简便易行,还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隐藏的健康隐患。健康时报图爬楼梯测心脏健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健2024年7月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爬楼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作为检验心脏功能的简易方法。

  • 跑步锻炼虽好,却也需要注意这4点,否则只会越跑越伤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格外关注,直播跳操等新潮的健身方式随之兴起,不过依然有很多人热爱传统的跑步运动。跑步属于有氧耐力运动,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有效缓解压力,促进运动者的身心健康。然而跑步时的运动姿势错误,及力量的掌握不当都会导致过劳性损伤,尤其容易损伤缓解冲击力的膝关节。

  • 简单又健康:走下楼梯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每个人都在谈论爬楼梯对健康的好处。是的,它们不容忽视,但走下楼梯也有一些好处。在公司或家里走楼梯可能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它实际上是一种锻炼!走楼梯时可以上去也可以下去。我们都听说过爬楼梯对健康的好处,但不要忽视走下楼梯的力量。走楼梯、不乘电梯或减少坐在椅子上的时间最终会促进您的健康。因此,如果您正在

  • 边跑边写——早上起来锻炼跑步好还是走路好?

    早晨起床后,到底是该选择跑步还是走路呢?这两种锻炼方式各有利弊,不过最终得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喜好来权衡一番。先来说说跑步,它的主要优点是:1、让你的心脏和肺部变得更强大。跑步的过程中,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被新鲜的氧气灌溉,这就大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心肺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肺功能逐渐减弱,稍稍运动以至上

  • 早上慢跑30分钟和晚上散步60分钟,哪个更健康,不妨了解一下

    生命在于运动,根据体能控制中心研究发现:87.4%左右的居民,步入了运动锻炼的方式,来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同时起到塑身瘦身的行为。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养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些人会养成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而有的人选择用空余时间跑步锻炼,在跑步时能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垃圾毒素排出体外,增强免疫力,从而

  • 经常健跑锻炼VS久坐不动,谁的膝盖更健康?

    生活中不少人走路时,会出现膝盖一弯,腿发软,想跪下去的情况。不少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是缺钙所导致,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面对这个问题,人们通常会走向两个选择:1.“是不是膝盖最近有些疲劳,要静养一下?”2.“是不是需要增加合理锻炼,强化一下身体?”那二者相比,到底谁的膝盖更健康?一起来看看!一经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