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生理形态分类
运动生理学家把人体按生理形态分为内含型、中含型和外含型三种类型。它们的生理特点如下:
(1)内含型
内含型也属于瘦削型,其骨骼较细长,体内水分少,皮下脂肪低,肌肉弹性较差,体形瘦削。这种体型者体内的新陈代谢较快,容易消耗,吃下去的东西不容易被吸收,肌肉和体重增长得相对慢些。通过健身锻炼,他们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肌肉逐渐发达,体重增加,体型也渐渐丰满起来。
(2)中含型
其属于运动员型,其骨骼较粗壮,体内水分适中,皮下脂肪适中,肌肉含量高,且富有弹性,体格结实健壮。这种体型者,新陈代谢良好,经过锻炼,肌肉能较快的增长,容易增减体重。
(3)外含型
外含型属于肥胖型,其皮下脂肪较高,肌肉松弛且缺乏弹性。这种体型者体内新陈代谢较慢,热量容易转化成为脂肪而储存起来,引起肥胖。
2.按体形外观分类
(1)A字形体型
上身小,肩较窄,腰粗,下身大、腿粗、皮脂含量较高,整个体形似梨形,俗称为“梨形身材”。这种体型中年女性中较多,而男性少见。
(2)V字形体型
肩背宽,上身肥胖,腰腹脂肪较多,但下身较小,臀部小,腿细,皮脂含量低。这种V形体型在中年男性中较为常见,而女性较少。
3.不同体型的锻炼方法
(1)内含型
内含型的人,其红肌纤维含量较多,必须加强无氧力量训练,并以无氧训练为主,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不宜太大,锻炼频率不能过高,给肌体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这样有助肌肉的恢复和增长。在组数、次数上也不宜过多。内含型的人和其他类型的人在小肌群上的差别不太,主要是大肌肉群较弱。
因此,内含型的人,应提高核心力量的锻炼,因为力量是增长肌肉体积的基础。也就是说,在训练上应选择复合动作(双关节动作)和釆用大重量、低次数的锻炼方法。同时应侧重大肌肉群的锻炼,如肩部、胸部、背部、腿部的缎炼。唯有提高核心力量和大肌肉群的增长,体型才能发生质的改变。此外,为了减少体能额外的消耗,有氧训练不宜过多,但不能没有,每周1~2次为宜。
锻炼频率:每周3次,不少于2次,不宜超过4次。
锻炼时间:每次30∼45分钟,不少于30分钟,不宜超过60分钟。
动作选择:大肌肉群选3个动作,以双关节动作为主;小肌肉群选1∼2个动作。
组数:大肌肉群做3∼4组;小肌肉群做1∼2组。
次数:大肌肉群每组做6∼12次;小肌肉群做12∼15次。
间歇时间:大重量间歇时间为2∼3分钟;小重量间歇时间为1∼2分钟。
提示:
1)每周安排1∼2次的腹部锻炼,在缎炼课的最后进行。其目的是起到按摩胃肠的作用,提高胃肠的功能,增进食欲和营养吸收。这里需要提示的是,腹部练不宜过多,因腹部是由许多小肌肉群组成,加上毛细血管比较丰富。对于内含型的人来说,小肌肉群过于发达,会影响大肌肉群的增长,导致“早熟”现象。
2)每周安排1∼2次有氧训练,时间20∼30分钟为宜,有助提高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并对无氧训练有着促进的作用。有氧训练可在无氧力量训练结束后进行。
(2)中含型
中含型有良好的先天条件,肌肉增长速度较快,在训练方面应注重上、下身的肌肉的平衡锻炼,使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体形更加匀称完美。以无氧训练为主,有氧训练每安排2∼3次为宜。
锻炼频率:每周4∼5次,不少于4次,不宜超过6次。
锻炼时间:每次45∼60分钟,不小于45分钟,不宜超过60分钟。
动作选择:大肌肉群选择3∼4个动作,以双关节动作与单关节动作相结合;小肌肉群选2∼3个动作。
组数:大肌肉群做4∼5组;小肌肉群做2∼3组。
次数:大肌肉群大重量,低次数与轻重量高次数相结合;小肌肉群每组做12∼15次。
间歇时间:大重量间歇时间为1∼2分钟;小重量间歇时间为1分钟左右。
提示:有氧训练每周安排2∼3次为宜,在无氧训练结束后进行。
(3)外含型
外含型的人,皮下脂肪较厚,肌肉含量低,弹性差,心肺功能较差,新陈代谢慢,针对以上生理特点,在训练方面应以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的增长,进一步提高身体代谢水平,达到增肌减脂的目的。
锻炼频率:每周4∼5次,不少于4次,不宜超过5次。
锻炼时间:每次60∼90分钟,不小于60分钟,不宜超过90分钟。
动作选择:双关节动作(复合动作)与单关节动作(孤立动作),相结合。
组数:胸部、背部、腿部做4∼6组。
次数:胸部、背部、腿部做15次;肩、手臂、腰腹做15次以上。
间歇时间:大重量间歇时间为1∼2分钟;小重量间歇时间为1分钟或不休息。
提示:每周安排4∼5次有氧训练,每次约30分钟左右,在无氧训练结束后进行。若是1节课只做有氧训练,那么时间为45分钟,不宜超过60分钟。否则,导致身体透支,引起过度疲劳。
(4)A字形体型
A字形体型的人,下半身脂肪较多。因此,腿部的锻炼最少每周练习2次,3次也不为过,但不能连续练3天,必须隔1练(48小时)。这样练习的好处是,有助于提高腿部和身体的脂肪代谢率,加强腿部的减脂速度,减缩腿围,使上、下身更协调匀称。这种体型者,腿部皮下脂肪含量较高。因此,进行腿部锻炼时,可采用3个动作循环进行练习。例如,深蹲—一腿屈伸一一腿弯举(或直腿硬拉)。做完一个动作接着换另一个动作,直到完成规定的组数次为止。组与组之间休息片刻(10~15秒)或不休息,目的是有助提高脂肪代谢率,减脂效果最大化。
提示:A字形体型者,不宜做过多的有氧训练,尤其跑步。许多人想通过跑步来减大腿脂肪,进而减缩腿围,这事实上是有困难的。跑步虽然对减缩腿围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你要知道的是,在大腿还没有减到理想腿围时,上身的肌肉围度也随着减缩。这对于上小下大的A字型体都来说,不但达不到改善体型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故这种锻炼方式是不可取的。最佳方式可通过无氧运动的方法,采用中等强度的负荷、间歇短的方法来锻炼效果最佳。若是要做有氧运动,可在无氧运动结束后,采用骑功率健身单车。这样既减少大腿脂肪减缩腿围的同时,又能保证上半身肌肉的减缩几率降低到最小。
(5)V字形体型的锻炼方法
V字形体型人,下半身比较薄弱,大腿围度较小,需要增长腿围。每周练2次最适合,1次太少。若刺激次数少,腿部肌肉生长缓慢。3次过多,腿部恢复缓慢,不利肌肉生长。因为肌肉是在体力恢复中生长的,恢复越快肌肉生长速度就越快。一般情况下肌肉大肌肉群的恢复必须得72小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做到“对症下药”。
提示:这里需要提示的大家的是,V字形体型的腿部动作练习,可以适当更换,丰富锻炼内容,避免枯燥,提高训练热情和保证锻炼效果。但腿部锻炼不适合循环练习,其需要逐组重复练习才能获得较强的剌激,而且组与组之间休息稍长一些(2~3分钟),如果休息时间太短,体力跟不上,很难举起大重量。降低训练质量,效果欠佳,肌肉生长缓慢。由此可见,必须恪守上述的锻炼方法,才能确保锻炼效果,使体型协调匀称,健美有范。
林式训练法的形成过程
林式训练法是林鸿严老师从事健身健美运动20多年来理论与实践的结晶,也是林鸿严老师宝贵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演绎和诠释。林鸿严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人如其名,严谨认真,刻苦钻研,既传承传统训练精华又善于创新,尤其在赛前训练与赛前饮食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和造化,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训练体系一一林式训练法。
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专业性和实效性突出。在训练上,既有全面性又有针对性,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训练原则和坚持匀称至上的训练理念,其训练效果立竿见影,事半功倍,让你在较短时间内从量变到质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