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力量训练后需要拉伸吗?(三)

大家好,这是拉伸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前面2篇的内容大致是:

  • 训练后不拉伸没有任何问题
  • 力量训练不会导致肌肉僵硬和紧张,反而会提高柔韧性
  • 训练后拉伸不促进肌肉恢复
  • 拉伸不在实质上提高柔韧性
  • 运动医学没有肌肉紧张这个概念,人只要不用力了,肌肉制动舒张
  • 训练后的僵硬和酸疼可能是泵感、炎症/肌肉水肿
  • 主流科学界明确反对训练前的静态拉伸

在本文,我们主要讲述,为什么力量训练本身不但可以替代拉伸,而且是更好的选择,科学依据和原理是什么。注意,本文所指的拉伸,如果不加说明,都是指 『训练后的静态拉伸』。


一、训练后不需要拉伸,因为力量训练就是在拉伸

对于力量训练和拉伸在性质上的关系,其实已有一些探索和思考。早就有研究者提出,完整动作幅度的力量训练实质上就是一种更高强度的拉伸[1]

Swank等人[2]报告,只要在静态拉伸中增加重量,就能更好的增加柔韧性;如果拉伸使用了更多的负荷,实质上也就成了力量训练的离心阶段[2]。Sheard等人2010年[3]观察到,使用1RM的65%负荷进行拉伸,柔韧性的提高效果最大化;

Ioannis等人[4]2016年的研究了6个月的力训和脱训对老年人柔韧性的影响,58名名老年人被随机分为高、中、低阻力力训组和对照组,他们在持续24周(每周3天)的训练中,只做力量训练不做任何柔韧性训练,结果显示所有力训组的老人的柔韧性都提高了,而且力训重量越大,柔韧性提高越多。

图1

而且停训后,之前力训重量越大的组,柔韧性保持的越久、越好。

图2

基于这些数据我们认为,只做力量训练不拉伸,就能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柔韧性,而且重量较大的时候对柔韧性的提高更有效

图3

Sam等人2011年[1]研究了是为了力量训练与拉伸对柔韧性的效果对比,研究共使用了37名受试者,其中25人随机分到力训组或拉伸组,12人为对照组。

图4

结果也印证了Ioannis等人[4]的观点:只做力量训练不拉伸,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提高柔韧性;而且用的重量和强度越大,柔韧性提高越多;单纯力量训练比单纯拉伸对柔韧性的提高更多

图5

图6

显而易见,对于各关节柔韧性的增加效果而言,力量训练可能比拉伸更好


二、如果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力量训练,之后就不需要再拉伸了

很多人紧抱着民间传言和久说法,认为力量训练后一定要拉伸,但这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力训离心阶段和静态拉伸,在原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静态拉伸实质上相当于强度更小、持续时间更长的力训离心阶段;力训离心阶段也可被理解为强度更大、持续时间更短的静态拉伸。

(1)力量训练和拉伸都以强度/量/动作幅度为核心

力量训练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强度和训练量[5][6][7][8],拉伸也类似,拉伸的核心要素包括拉伸强度[1][4][9][10][11][12][13][14][15][16][17][18][19]、拉伸的容量/持续时间[20][21][22][23][24]、行程[25]等。而且有趣的是,拉伸与力训一样存在 『收益递减』 的现象,有些研究发现,360和3150秒的拉伸产生类似的效果[26][27][28];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肌肉、肌腱中的结缔组织和胶原蛋白等的结构强度变化导致的[29][30][31][32][33][34]

(2)力量训练和拉伸都具有保护肌肉的作用

力训离心过程造成肌肉损伤[29],进而可以引发包括细胞膜/细胞骨架损伤、细胞器官破坏、钙离子稳态丧失、炎症、水肿、氧化应激等反应[35][36][37][38];这导致运动后出现延迟性酸疼、力量和活动能力部分下降[39][40][41][42]等,甚至是肌肉拉伤[43][44][45]

力量训练能让身体产生适应性强化,肌肉-肌腱的韧性提高,在下一次训练后免受创伤[46][47][48][49],以及减少力量下降、延迟性酸疼、血清肌酸激酶等[50]、或是避免肌肉劳损等[51][52];经历了力量训练后的动物的肌纤维更结实,损伤和暂时力量下降更少[53][54][55][56]

拉伸也有类似的保护肌肉的效果。Koh等人[56]报告,在进行一节总次数为75次的肌肉训练课之前,如果预先进行了等长训练,则之后的课程中肌肉损伤减轻,但对照组动物则享受不到这种保护效果;注意,这不是训练后拉伸,与本文的结论不矛盾。

被动拉伸也可产生上述对肌肉的保护效应[57],汤米等人的研究中[58],大鼠在训练前经历了一段时间静态收缩和被动拉伸后,再次进行训练时,肌肉损伤明显减少。

图7

这种保护作用,被认为与中性粒细胞有关。我们在之前的增肌原理的文章中提到过,肌肉损伤后,身体会释放一些中性粒细胞,前往损伤部位。

Pizza等人[56]证实,被动拉伸可通过改变DNA表达的方式,让身体产生更多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不仅具有氧化、溶解细胞膜的功能(为了引发再生和修复),也被一些研究发现具有保护肌肉的作用[53][56][58];如果使用一些细胞信号阻断剂抑制了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则预先进行的被动拉伸,不再对之后的训练产生“肌肉保护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能感觉到,首次训练后酸疼的厉害,但之后再去练,就没这么酸疼了。当然,也有研究表明,运动前做静态拉伸,对肌肉酸痛、压痛和力量损失没有预防作用[59][60]、甚至有相反的作用[25],有时候拉伸造成更多肌肉损伤和延迟酸疼,猜测可能是因为拉伸的强度和受试者的身体状态造成的。

总之,对正常训练者来说,没必要在训练后拉伸,因为我们一直都在进行力量训练,已经享受到这种保护作用了。

(3)力量训练和拉伸都具有类似的功能性和康复作用

力量训练与长期拉伸相比,对于慢性颈部疼[61][62] 和腰椎间盘摘除预后的康复[63]、老年人柔韧性改善[64]、步行速度提升[65]、敏捷性提高[66]等,都具有相同或者类似改善。

并且在改善慢性颈部疼痛[67]、年轻人踝关节柔韧性[68]方面,力量训练相对于拉伸或单独有氧来说效果更好

Jari等人[67]对59名患有慢性颈部疼痛的女性进行了单独力量训练、或单独拉伸训练、或单独有氧训练。结果发现,随颈部力量的显著增加(第一年44%、第二年27%),力训组女性的颈部疼痛和残疾指数显著下降,但拉伸组、有氧组带来的改善非常轻微。

(4)力量训练和拉伸引发类似的神经反应

大量证据表明拉伸降低运动能力、肌肉力量、甚至是增肌程度;不仅如此,速度非常慢的热身活动也不被提倡、被认为以负面效果为主的。这是因为拉伸和力训的力训离心阶段(如果时间过长的话),都抑制脊髓和相关的神经反射活动兴奋性[69][70][71][72][73][74][75].

(5)力量训练和(足够强度的)拉伸都能增加肌节数

只要强度足够,便能通过刺激细胞外基质(ECW)促进新的肌节生成[76]。Gomes等人[77]报告,在一段时间的拉伸后,肌生成因子在细胞内表达增加,相关mRNA和多聚核糖体也增加。

有证据表明,类似的机制在力训离心阶段也发生[78][79],新的肌节数的增加有助于增加肌肉的长度和柔韧性,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力训的离心阶段也导致了显著的柔韧性增长。


认知决定视野

在大家都争论力训后是否需要补充拉伸、把思维方向放在把力训和拉伸进行对立、对比的时候……其实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他俩本身就很接近,几乎就是一码事。

那些天天捧拉伸的机构、自媒体,并不真的懂得拉伸,也并不真的理解拉伸。反倒是那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持训练的人,对拉伸有更深刻的体会。


四、柔韧性高总是好事?警惕惯性思维

柔韧性与受伤之间的关系是存在矛盾的[80][81][82][83][84][85][86],或是模棱两可的[87]

许多人都认为,肌肉弹性越好,刚度越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低,但这并不完全正确。从临床医学的角度看,肌肉-肌腱的刚度很重要,因为在既定的关节角,肌肉较为刚性、硬、甚至是紧绷的受试者,他们的肌肉-肌腱组织能吸收更多的能量(冲击)[80],这也是预防损伤的关键[88]

力量训练能等比增加肌肉中的结缔组织数量[89][90][91],能让肌肉在收缩、受冲击时吸收更多能量,利于防止拉伤;过分拉伸和追求柔韧性可导致肌肉与肌腱的连接处变弱 ,也就是发生肌肉拉伤的主要位置[92][93][94]。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之前的文章中发现,力量训练能治疗一些慢性关节和肌肉疼痛。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那些在各类柔韧性测试中表现出非病理性肌肉紧绷、刚度较高的人,在慢跑时效率更高[95][96],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肌肉-肌腱所能储存的能量较多[97][98],因此拉伸可能不会改变跑步的经济性[99]

总之,不同的体育项目对柔韧性的要求差异非常大,例如跨栏和体操的柔韧性要求就比长跑和力量举要高得多;运动员和普通人,对柔韧性的要求差异也非常大,普通人的柔韧性只要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常见锻炼即可。


五、拉伸可用作心理安慰剂

智人是主观的生物,只相信自己愿意、喜欢相信的东西、事情,于是有了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该效应出自医学临床经验,原本指的是给予病人无效的治疗或药物,只要病人相信这种药物有效,可能就会发生症状减轻。

安慰剂效应,解释了为什么 “个人亲自实践” 根本就不靠谱。

因为没有对照、没有双盲,没有排除混淆因素,训练者可能会因为 “相信这个方法有效” ,而导致实践结果偏离客观。如果有人真的相信练后静态拉伸,觉得有用,那么它可能就会有一些用。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可以选择信、或者不信什么,当然也包括科学和事实。


相关文章
  • 从减肥的角度上来说,跑步和游泳哪个更好些?

    第一:游泳VS跑步游泳:有锻炼场地的限制。游泳是全身运动几乎能锻炼到全身的每一块肌肉,利于整体塑形。除了抽筋呛水的可能性,对身体没有损伤。游完泳一般会有强烈的饥饿感,需要控制食欲。跑步:没有锻炼场地壁垒,只要有一双跑鞋你随时随地都能跑。相对游泳来说跑步重点锻炼的是腿部肌肉,能够帮你重点塑造较好的腿型

  • 真的没想到,减肥“最”快的运动竟是骑车!

    姐妹们,我跟你们说,我发现了一个减肥的大秘诀——骑车!以前我为了减肥,尝试过各种方法,跑步跑得气喘吁吁,节食饿得头晕眼花,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直到有一天,我偶然骑上了自行车,才发现这居然是减肥的绝佳方式。起初我只是觉得骑车能看看风景,放松心情。但骑了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体重开始下降了。每次骑车,

  • 快走慢跑就能锻炼身体?这可能是最大的误区!

    你是否也曾听过这样的说法:“快走慢跑就能锻炼身体”?可你知道吗?这句话可能是中老年人最大的误区之一!许多人认为,只要每天坚持走路,就能保持健康,殊不知,这种观念背后隐藏着多少健康隐患!想象一下,早晨的公园里,老人们排着队,迈着轻快的步伐,满脸自信地说:“我在锻炼!”可实际上,他们的身体真的在受益吗?

  • 锻炼身体是慢跑的还是快走好

    在现代生活中,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多种多样的锻炼方式中,慢跑和快走因其实用、简便、门槛低的特点受到了大众的广泛欢迎。然而,面对这两种方式,很多人会有疑问:锻炼身体是慢跑好还是快走好?**一、慢跑的优势**首先,我们来看看慢跑。慢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 跑步努力白费?这5个“坑爹”习惯让你原地踏步!

    在晨光初照的公园,或是夜幕低垂的街头,跑者们挥汗如雨,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只为追求更健康、更强壮的自己。但不少人往往因为一些不良习惯,导致跑步的成效大打折扣,甚至是徒劳无功。那些可能让你原地踏步的“坑爹”习惯,它们就像隐藏在跑步路上的“绊脚石”,要想真正从跑步中获益,了解并且改正这些习惯至关重要

  • 减肥,为什么推荐你选择开合跳,而不是慢跑?

    减肥,为什么推荐你选择开合跳,而不是慢跑?首先,燃脂效率不同开合跳是一个自重训练,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心率,让身体更快进入燃脂状态。相比之下,慢跑需要较长时间的预热,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以较高的频率和标准的动作进行开合跳,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热量会比慢跑多一些。一小时慢跑的热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