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锻炼心率的7个误区,你中枪了么?

随着心率设备的普及,一般都知道“用心率指导运动是科学的”,但却有7个误区,值得注意。

利用心率来指导运动,离不开“最大心率MHR”,“静息心率RHR”,“平均心率”等概念。

误区1:按照公式算出的最大心率来训练

公式可信么?也对,也不对!

直接测量需要加速到全力跑才能测量,有一定的风险。

1)有很多种算法,可以预测

比如很随意的“220-年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公式?

不同的学者,采样的数据不同,建立的模型不同。

不管哪种,每个都有误差,而且年龄越大误差越大。

不管哪种,都是针对一般大众的。对于长期锻炼,特别是对于马拉松爱好者来说,公式的可靠性是低的。

阿飞70后,按照公式,最大心率在174-180,但阿飞戴着心率带跑间歇,经常达到185以上。身边很多跑友的实际心率也大大超过预测。

既然预测不准,那么根据它的心率区间来训练,自然效果也要打折。

图:阿飞最近的跑步心率,红色实线是最大和平均,虚线是月平均。

2)逐步修正

直接测量风险高,预测公式不靠谱。对于刚开始运动的小白,或者长期中断运动之后,

建议先从预测公式开始,多种公式都用用,安全起见,先取个最小的吧!

然后在平时的训练中,佩戴心率带,根据身体状态,找机会来触碰高心率,不断修正自己测量到的最大心率。而不是单纯地根据公式来计算。

误区2:长期训练可以提高最大心率?

非也,最大心率只会下降!

虽然最大心率的个体差异大,运动员和普通人偏差更大。但一定和年龄有关,总体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不管再怎么锻炼,最大心率不会增加;不管再怎么锻炼,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

但不是所有人都每增加1岁就减少1下。经常锻炼的人,下降的趋势比普通人慢。

普通人每增加1岁,最大心率也许会下降1-2BPM;而经常锻炼的人,几年才下降1-2BPM。

最大心率就像天花板,不能长时间保持,但需要去刺激它。

有了经常的刺激,才能延缓下降的趋势

换个角度来说,成年之后,越早开始锻炼,最大心率也就越容易保持在高位

建议1:每周1次高强度的间歇跑。

建议2:尽早运动,不要被差身体逼着运动

误区3:最大心率越高说明运动能力越高么?即时运动心率低,能力就高么?

非也。

还需要考虑“储备心率”的概念。

储备心率HRR = 最大心率MHR – 静息心率RHR

最大心率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能承受的强度有多高,静息心率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能承受的时间有多长。这个区间越大,那么你的长跑能力越高。

可以说“储备心率越大,长跑能力越高”。

长期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可以降低静息心率。

建议 :长期适度的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次,每次30-50分钟。

※运动员心脏,太低的静息心率,对健康来说也许不是件好事。

还可以利用储备心率来预测最大摄氧量的,

然后再用最大摄氧量来预测跑步成绩。

误区4:跑步中只看运动心率,不看运动强度%

不同的体质,不同的跑履,不同的身心状态,导致最大/静息完全不同。单纯看即时心率,特别是和别人一起跑的时候,对比即时心率没有什么的意义。

运动强度(%) = (即时运动心率 – 静息心率RHR) ÷ 储备心率 × 100

跑步中不要单纯看运动心率,而应该看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比即时心率更加重要。

很多手表的心率区间,就是根据运动强度来划分的,

可以说“同样的配速,运动强度越小,长跑能力越高”。

建议:给跑步手表换个能显示运动强度%的表盘!而不是缺省的只有运动心率的表盘。

误区5:静息心率RHR低了就代表可以继续训练了么?

都知道“恢复比训练更重要”,“训练后的超量恢复才能变强”。

强度训练后的第二天,往往RHR比较高。但有时,明明还在酸痛,但RHR却恢复了。

“静息心率高”肯定代表休息不够,最好不要继续训练。

“静息心率低”只能说明休息好了,但不代表恢复够了。

除了心率,还有血氧量,还有身心的感受。

误区6:跑步结果只注重最终统计的平均心率

所有跑步APP的最终结果统计中,都会显示平均心率。严肃跑者都会在意这个数字。一般来说:同样心率下配速的提高,同样配速下心率的下降,都是能力的提高。

1)脱离环境,讨论心率没有意义

同样配速下心率低,也许是能力高了,但也有天气环境的因素(刮风,下雨,日晒,温度,湿度等)。

2)这个平均是否包含了休息时的心率?

阿飞曾在头条发过测评:间歇跑的平均心率居然不是跑步中的平均,而是整体的平均(包括了跑步心率和休息心率)。延伸阅读:十年老马的Garmin Fr245测评

图:整体平均133,跑步平均146,但最大到了178。

而且整体的133包括了休息,

跑步的146包括了心率变化延迟的低心率数据。

3)不要脱离最大心率,单纯看平均心率

不说高强度间歇跑的最大心率,就是平时的放松跑,节奏跑,耐力跑,也要分析整体的心率曲线趋势,回顾最大心率出现的时点。

心率高了,是加速了?还是补给不足?体液粘稠?能量不足?疲劳? 环境?并在下次采取对策。

特别是指导自己在跑步中的补给(水+能量),定制以后的配速计划,意义重大

4)不要脱离运动强度,单纯看平均心率

相同的平均心率,不同的人,也许运动强度完全不同。

自己不仅要看心率数字心率区间,还要看实时的运动强度%

5)心率的变化需要时间

心率随着运动强度的提升,是会变化的。

但这个变化需要时间。

特别是短距离的间歇跑,心率还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跑完了,而且配速还很快。

不要错误地认为,我心率这么低能跑那么快,能力提高了。只是时间太短而已!

误区7. 心率所托非人,你的光电设备可靠么?

心率指导运动是科学的,但是如果你的设备不靠谱呢?

接触良好的心率带的数据是靠谱的。(要先打湿,接触才会好)

但是光电心率,需要大大的问号,特别是几年前的旧款设备。

撇开光电测量毛细血管,本身的精度和延迟不说,

就是肤色,汗水,松紧,外界光亮度都会造成误差。

找个心率带,保证接触良好,多对比几次就知道了。

相关文章
  • 跑步怎么补盐?先要学会判断自己的出汗特点!

    大家都知道跑步就会出汗,而汗是咸咸的,那是因为随着汗水,体内的盐分也一起排出来了。如果不及时适当补充盐分的话,体内缺盐会导致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但盐分也不是多多益善,摄入盐分过多,也会导致高血压、心脏

  • 做运动过程中,出汗越多,效果越好?

    夏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很多人开始选择户外运动,其中跑步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一种运动方式。不少人选择跑步的目的是为了瘦身减肥。然而,一直以来有一个错误观念,即认为运动出汗越多,就能越快消耗脂肪,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但是,这个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跑步出汗多不代表减肥效果好。汗液主要由水分、电解质和少量的代谢

  • 跑步出汗好处多多,防癌,不靠谱也靠谱!

    跑步出汗,可以刺激大脑内啡呔的产生,继而改变你的心情,控制情绪波动。注意这里说的是跑步出汗或运动出汗~为什么强调这个前提,我们接着往下看。有很多人认为出汗可以排毒、防癌,其实并不是这样。确实有研究表明,砷、镉、铅、汞等重金属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汗液的99%以上是水,不到1%的

  • 跑步五分钟,出汗两小时?你必须知道运动出汗的真相!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是手机中的战斗机。跑步五分钟,出汗两小时,小心你身体宕机。运动中不管是主动或者被动出汗过多,都要小心。(“主动”可理解成虚汗多,“被动”多是自己作)还是我那个不省心的朋友迷妹,她昨晚兴奋地告诉我,在肚子上裹一层保鲜膜跑,出汗多,减肥快。果然, 跑完一上称,轻了2斤。听完好想

  • 夏季跑步大量出汗,容易缺铁,这个补铁的好方法建议收藏

    夏季跑步,汗水淋漓,你是否担心过身体的铁元素悄悄流失?缺铁,这个听起来并不严重的问题,实际上可能会对你的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夏季跑步与补铁的那些事儿;跑步出汗,真的会导致缺铁吗?跑步时大量出汗,确实可能导致铁的流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跑步者都会缺铁;缺铁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

  • 夏日跑步出汗多?掌握这些技巧,远离湿身尴尬!

    常言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知不觉,三伏天已经悄悄来临,明天就是初伏第一天了,自从到了夏天,很多跑者都降低了跑步的频率,当然也有很多跑者在炎热的夏天依旧练的飞起,丝毫不减懈怠!在夏天跑步时,很多跑者可能都有同样的烦恼,那就是出汗多,不说跑步了,就是在外面走走可能就出一身汗,更别说跑步了,汗流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