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给老人锻炼腿怎么锻炼教程(老年人下肢力量锻炼方法,干货在此→)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老年人下肢力量的缺乏会导致支撑不稳、行走不便,增加跌倒的风险。而老年人跌倒常会伴有骨折等严重的损害,最终导致卧床不起,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甚至是死亡。长期进行有规律的腿部锻炼有助于保持双腿的伸展性和稳定性,也可以帮助增加下背部的力量以减轻疼痛。

老年人下肢肌力测试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将30秒坐站测试推荐为老年人下肢肌力的测试项目。此项测试非常简单,自己在家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估。

首先准备一把座位高度约为43厘米直背椅子或高箱和一个秒表(或者计时器)。如图1所示,受测者坐在椅子的中间部分,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双臂在胸前交叉。开始测试时起身形成完全站立的姿势,然后再恢复到完全坐姿状态。得分为30秒时间内完成站立的次数。

注意事项:

1、若30秒结束时,参与者基本已经起身站立起一半多了,那么算作一个完整的站立动作。

2、对下肢患有慢性疼痛或曾做过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个子是禁忌项。

3、若在30秒的测试过程中,观察到受测者无法再继续完成后续的动作时,应立即停止。

图1 30秒坐站

30秒坐站测试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不同年龄段男女达标次数存在差异。一般情况,男性老年人在19次以下,女性老年人在16次以下,则说明腿部肌肉力量开始出现衰减,需要做些下肢力量的训练。

表1 30秒坐站测试评价标准(单位:次)

老年人下肢力量锻炼动作介绍

01深蹲练习

深蹲作为练肌肉的王牌动作,可以训练到我们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大腿后群肌肉、臀肌等,从骨盆到下肢肌肉都参与了练习,是一个很好的功能性动作。老年人在了解正确的深蹲动作要领后,可以辅助椅子或者墙壁,进行完整深蹲动作的练习。随着力量的增长,动作的熟练程度的加大,可以进行徒手深蹲或增加抗阻的深蹲练习。

下面将给大家介绍从易到难的深蹲练习动作,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宜难度的深蹲练习动作。

(1)坐椅深蹲

坐椅深蹲动作要领如图2所示:座椅高度与膝盖高度齐平,站在椅子前方约半脚掌宽度的距离,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前伸,膝盖对准脚尖方向朝前。下蹲时,速度缓慢,吸气,腰背挺直,腹部收紧,两手前平举,两眼目视前方。下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时,身体重心保持在脚掌中央,臀部低于膝盖,在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膝关节尽量不超过脚尖,停留2秒。呼气,起身站直。

动作次数:10-15次为一组,组间休息2-3分钟,一天完成3组,间隔2-3练一次,一周练习2-3次。

图2 坐椅深蹲

(2)靠墙深蹲

靠墙深蹲动作要领基本同坐椅深蹲,如图3所示,在靠墙深蹲前,人与墙壁的距离为两个脚掌的长度,上半身直立,背部靠紧墙壁,两臂自热伸直,掌心朝后贴于墙壁。当膝盖下滑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停留2秒,呼气,腿部伸直,背部沿墙壁上滑至站立位。

动作次数:10-15次为一组,组间休息2-3分钟,一天完成3组,间隔2-3练一次,一周练习2-3次。

图3 靠墙深蹲

(3)徒手深蹲

徒手深蹲动作除了离开坐椅,动作要领同坐椅深蹲,如图4所示。

动作次数:15-20次为一组,组间休息2-3分钟,一天完成3组,间隔2-3练一次,一周练习2-3次。

图4 徒手深蹲

(4)负重深蹲

负重深蹲动作,在徒手深蹲的基础上,增加弹力带或者哑铃进行抗阻训练,具体如图5和图6所示。

动作次数:15-20次为一组,组间休息2-3分钟,一天完成3组,间隔2-3天练一次,一周练习2-3次。

图5 弹力带抗阻深蹲

图6 高脚杯深蹲

02 扶椅腿部力量训练

(1)扶椅提踵

扶椅提踵动作主要锻炼的是小腿三头肌的力量,动作要领如图7所示:手扶椅背,双脚与肩同宽站立,自然站立吸气,呼气逐渐提起脚后跟,尽力向高提,动作应该尽量慢和有所控制。提到最高点处,停顿1-2秒钟,然后缓慢落下脚后跟,重复完成动作。

动作次数:15-20次为一组,组间休息2-3分钟,一天完成3组,间隔2-3天练一次,一周练习2-3次。

图7 扶椅提踵

(2)扶椅髋外展

扶椅髋外展动作主要锻炼的是臀部肌肉力量,动作要领如图8所示:手扶椅背,双脚与肩同宽站立,自然站立吸气,呼气抬起左脚,尽可能的让左腿向外侧伸展,同时保持背部和骨盆的正直,不要偏向右侧。保持5s左右,返回到起始自然站立姿势,然后换右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动作次数:左右腿两边完成即为1次,10-15次为一组,组间休息2-3分钟,一天完成3组,间隔2-3天练一次,一周练习2-3次。

图8 扶椅髋外展

(3)扶椅后伸腿

扶椅后伸腿动作主要锻炼的是臀部肌肉力量,动作要领如图9所示:手扶椅背,双脚与肩同宽站立,自然站立吸气,呼气抬起左脚,要求左腿直腿尽力向后伸,直到感觉不能再向后伸为止,不要弯腰,保持身体直立。保持5s左右,返回到起始自然站立姿势,然后换右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动作次数:左右腿两边完成即为1次,10-15次为一组,组间休息2-3分钟,一天完成3组,间隔2-3天练一次,一周练习2-3次。

图9 扶椅后伸腿

(4)扶椅单脚站立

扶椅单脚站立动作既可以锻炼腿部的力量,也是提高身体平衡能力锻炼动作之一。

动作要领如图10所示:手扶椅背,双脚与肩同宽站立,自然站立吸气,呼气抬起左脚,上体保持直立,腹部核心收紧,双眼平时前方,在单腿站过程中自然呼吸,保持20-30秒后,返回到起始自然站立姿势,然后换右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动作次数:左右腿两边完成即为1次,2-3次为一组,组间休息2-3分钟,一天完成3组,间隔2-3天练一次,一周练习2-3次。

图10 扶椅单脚站立

(5)扶椅弓箭步蹲

弓箭步蹲是发展整体腿部力量和功能性锻炼比较好的训练动作之一。老年人可以扶椅子或者墙壁进行该动作的练习,根据自身腿部力量的强弱选择练习的频率和次数。

动作要领如图11所示:双脚与髋同宽,一侧脚向前迈一大步蹲下,使前侧腿3个90°(踝关节、膝关节、大腿与身体),后侧大腿垂直地面,膝盖略微抬离地面,双脚尖朝前,膝盖对准脚尖,耳肩髋一直线,核心绷紧,躯干垂直地面。动作过程中,下蹲呼气,保持弓箭步蹲动作2-3秒后,吸气还原,换另一边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图11 扶椅弓箭步蹲

03 腿部功能组合训练动作

(1)靠墙芭蕾画圈

图12 靠墙芭蕾画圈

(2)下蹲提踵

图13 下蹲提踵

图12靠墙芭蕾画圈和图13下蹲提踵是在前面单个练习动作熟练掌握后可以练习的功能性组合动作,老年朋友们可以根据练习的进度和自身的力量情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锻炼动作。

图12靠墙芭蕾画圈动作要求练习过程中绷脚尖,膝盖伸直,腹部核心收紧,抬头挺胸,练习过程中自然呼吸,不憋气,前、侧和后三个脚位各保持2秒为1圈。动作次数:左右脚各10圈为1组,组间休息2-3分钟,一天完成3组,间隔2-3天练一次,一周练习2-3次。

图13下蹲提踵动作要求练习过程中腹部核心收紧,抬头挺胸,踝关节尽量向上提起,不往外翻。练习过程中自然呼吸,不憋气。动作次数:15-20次为一组,组间休息2-3分钟,一天完成3组,间隔2-3天练一次,一周练习2-3次。

相关文章
  • 想知道心脏健不健康,爬楼梯试试

    1 分钟上60级楼梯,你行吗?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如果能在1分钟内爬上4层楼,一共60级楼梯,说明你的心脏比较健康。这项研究中,一共165名已经确诊或者疑似冠心病的患者接受了运动测试,他们在劳累时会出现胸痛、呼吸急促等症状。参与者需要先在跑步机上行走或者跑步,强度逐渐增加,并且持续到筋疲力尽为止。

  • 爬爬楼梯好处多

    爬楼梯虽然很简单,但逐渐成为一项新的锻炼形式,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适度的爬楼梯有助于锻炼身体。相对于跑步等室外健身来说,爬楼梯作为现代白领的一种健身方式,既能充分利用工作或居住的地方,受天气的影响也小。而且,作为一种有氧代谢运动,能够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心肺功能。爬楼梯有多少好处?好处一:延长寿命经

  • 长期跑步伤膝盖?4个动作比跑步更易伤膝,还有人每天都在做这些

    中老年人总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应该适当地锻炼,多休息。想让他们多出去跑步锻炼身体,他们只会说“跑步容易伤膝盖”,拒绝这种运动。对中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确实可能因为关节软骨的退化而更容易出现骨关节炎,如果长期采用不正确的跑步方式来锻炼,确实有可能损伤膝盖。但人们要注意的是,这里特别强调一点,是不

  • 爬楼梯锻炼:健康益处、如何开始以及如何变得更好

    如果轻快地爬一段(或几段)楼梯让您喘不过气来,这并不奇怪。爬楼梯是一项合法的锻炼——也是一项国际公认的运动——可以改善您的健康状况。幸运的是,您无需爬到摩天大楼的顶部就可以大汗淋漓;可以在健身房、公园或家中进行楼梯锻炼。什么是爬楼梯?爬楼梯是一种垂直训练,顾名思义,它涉及上升(向上走,或者,如果你更

  • 坚持慢跑的好处到底有哪些?年纪越大也许越明显

    首先,跑步就是减肥。退休前G大哥就有点啤酒肚,虽然不是很大,但可以明显看出腹部堆积的脂肪。因为偏胖,所以他也患有轻度脂肪肝和高血脂。退休后,G大哥也是为了健康开始慢跑。他不追求速度,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放弃,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跑下去。就这样慢慢跑,每个月就是100多公里的跑量,持续了一年

  • 你爬楼梯吗?研究:每天爬楼梯,能降低心脏病风险,延长寿命

    想象一下,每天上下班、回家,或是去商场购物时,你是否经常选择那便捷却略显无聊的电梯,而忽略了旁边那座默默无闻的楼梯?嘿,别急着摇头,因为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可能会让你对那平凡的楼梯刮目相看。一项新研究竟然发现,每天爬爬楼梯,不仅能降低心脏病风险,还可能帮你延长寿命!别急着去爬楼梯,先听我慢慢道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