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跑步知识 >

慢跑应该脚掌着地还是脚跟

在跑步时,人们往往会纠结于是脚掌先着地还是脚跟先着地,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脚掌与脚跟落地的主要差别。

脚跟先着地

脚掌与脚跟落地的主要差别,越偏脚尖,身体重心会越往前,越靠脚跟,身体重心会越往后。而在跑步时,要考虑抬腿的动作, 当你的腿往上抬, 身体的重心相对而言是在腿的后面, 这时如果脚落地点又放在脚跟, 等於是从抬腿到脚落地都是身体重心落在双腿之后,造成了刹车效应。

跑者膝盖不适除了肌力不够,常见的原因就是煞车效应,造成跑步过程中膝盖不断吸收“迎脚而来”的冲击力,同时又要支撑 “从后跟进” 的体重,前后夹击、负担过重,久了就容易受伤。

脚掌先着地

如果以中或前脚掌落地,身体重心会和脚成一直线,再配合脚掌顺势扒地以及臀部与腿后肌群向后带的动作,把地面的阻力转换为推进的力量,带动身体前进。
这时来自地面的冲击一方面被转换,另一方面被小腿肌肉吸收,所以初期尝试中前足落地的跑友,常会出现小腿僵硬酸痛的情形,就是因为不习惯这样的跑法,小腿肌肉还不适应的关系。用前脚掌著地的跑法在概念上是没错的,可以让身体重心与双腿保持在同一直线,避免煞车效应、让膝盖来吸收冲击。

慢跑 脚跟先着地为宜

科学的慢跑必定是要有类似于走路的“足跟着地——足趾蹬离”的这样一个平稳过渡的过程的,否则,就成了颠着脚尖跑,身体的大部分重量会作用在足弓部位,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足部健康。

短跑 多采用脚掌先着地的方式

我们看到,大多数的短跑运动员的钉鞋设计都会只在足前掌部,那是因为只有在需要达到那种竞技速度要求的运动中,运动员才会选择只用足前掌着地的跑步姿势,因为最大程度地缩短了着地时间,促进了运动成绩的提高。这样的跑步姿势相配合的是身体的极度前倾及重心的前移,也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足弓部位的受力。
与此类似的,还有跳远、标枪、跳马等运动中的助跑环节,都是借由这样的跑步方式和姿势来取得高的速度和加速度,持续时间较短,不会对足部造成特别大的损伤。

相关文章
  • 跑者夏日补水不完全指南

    ► 夏日傍晚,当你刷了1个小时操场,上称看一下体重,发现比跑步前轻了2斤!别太高兴,减去的不是脂肪,而是水分。如果你从称上下来还能生龙活虎,那你可能是骆驼型跑者。这类跑者很耐渴,对补水的需求比较低。与此相反的叫做水牛型跑者,不喝水挨不过20分钟。大部分人介于两者之间。如果你计划在夏天跑个步,这份跑者

  • 夏季大量出汗怎么合理补水?

    夏季运动出汗过多的时候最好喝些淡盐水,人体在出汗过程中汗液里面主要含有氯化钠,还有钾离子的成分。如果大量出汗这些盐类电解质可以较多的丢失,所以有必要通过喝水来补充。如果是纯的白开水,电解质可能不能得到补充,所以要喝淡淡的盐水,如果含有钾的成分可能更好,一些功能性的饮料是同时含有钠和钾的,这个可以饮用

  • 1天8杯水,1个月会发生什么变化?(附专业跑者补水法则)

    我们每天都需要从食物和饮用水中获取水分,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一天要喝 1500~1700 毫升水,按照一杯水 200 毫升算,大概就是八杯。对于跑步运动的人群来说,特别在天气炎热的春夏,你可能需要更多的水分。但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完成这个任务?工作太忙,忘记了;水没味道,不喜欢;这会不渴,一会再说。

  • 户外运动补水最强攻略

    在炎热的夏天,身体内的水分流失非常快。在户外进行运动,不及时补充水分,会造成脱水现象的发生。而补水过量也会有生命危险。那么,如何科学系统地补水呢?户外运动后,出了一身汗,是不是拿起水杯咕咚咕咚就把一杯水喝完了?你以为这是给身体补水?其实快速大量地喝白开水会给身体造成脱水。也就是常说的水中毒;什么是水

  • 跑者如何科学地补充水分?

    在跑步的过程中,跑者会大量出汗,一些跑者会因此发生脱水。脱水使得循环血量减少,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心脏不得不加快跳动来维持循环血量和供血、供氧,这就造成了心率快速上升,并导致疲劳提前发生。 脱水同时限制了人体的散热,使体温升高,加剧了疲劳,严重时还伴有抽筋、虚弱、定向能力下降甚至晕厥等症状。

  • 跑步“补水”攻略:夏季跑步,应当这样做

    夏天跑步时最容易导致人出汗的,有时候哪怕就是不跑,只是出门做个热身就已汗珠滚滚了,可越是这样炎热的夏天,越能吸引到无数的跑友参与进来,似乎夏天跑步,更能释放自由!我想大家应该都是喜欢大汗淋漓的感觉吧。可是流汗越多,就应该更懂得补水的重要性,不然很容易发生脱水现象,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天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