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铃卧推是锻炼胸大肌的基础动作之一,具体可分为平板卧推、上斜卧推和下斜卧推,具体介绍一下平板卧推的动作细节和如何找到胸大肌发力感。
杠铃卧推主要锻炼胸大肌,还能锻炼到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

胸大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
首先把杠铃调到一个高度适中的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起杠时感觉有些不舒服或困难。平躺到卧推架上,双脚踩实地面,大小腿呈90度,小腿与地面基本垂直,小腿不要过度向后,过度向后容易导致腰部弓起,腰部与长凳之间自然弓起即可,也不要将腰部完全贴合在长凳上,这样会导致骨盆后倾,身体稳定性会有所减弱。
腰部弓起可以使肩胛骨更加靠近,减轻了脊柱的压力,可以保护你的胸椎、腰椎以及腰椎间盘,也可以提高卧推重量。但是对于新手来说,弓腰容易使降低身体稳定性,也容易导致锻炼者的卧推动作变成力量举,对于腰部有伤病的锻炼者来说弓腰也容易导致腰痛。如果喜欢力量举,在新手期之后可以学习力量举,对新手来说尽量不要直接做力量举的动作。卧推时有的人会将脚抬起,让腰部完全贴合在长凳上,对新手来说更容易使身体失去稳定性,也不建议新手这样做。

腰部自然抬起

腰部、臀部都离开长凳,锻炼时非常危险
躺下之后,头部在杠铃之下,具体位置是杠铃在眼睛与下巴之间的位置,或者在眼睛与嘴巴之间的位置,具体要看锻炼者起杠时肩、肘等部位是否感到比较舒适,如果杠铃在眼睛之上,起杠时肩部承受压力较大,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肩痛。如果杠铃在下巴之下的位置,卧推时杠铃容易与卧推架产生磕碰,影响卧推。平板、上斜和下斜卧推时杠铃起始位置都是一样的。

杠铃起始位置
双手握杠时,新手最好选择全握杠,也就是大拇指和其余四指闭合握杠,相对半握来说更加安全,有一定锻炼经验之后可以选择半握杠,半握杠更符合腕关节自然角度,握杠更舒适,但半握时杠铃容易掉落砸伤身体。杠铃在手中的位置是在掌心与大拇指指根中间的位置,抬起杠铃后手背向后不超过45度为宜,手背角度过大会给腕关节造成较大的压力,会使腕关节受伤。

全握和半握

卧推时杠铃在手中的位置

注意手背角度
握住杠铃后,在推起杠铃之前,要先沉肩,也就是将肩胛骨向中间收缩,同时向下下沉,感觉像是用肩胛骨顶在凳子上。在卧推时始终锁定肩胛骨,不能随着动作而展开,更不能在力竭的时候展开肩胛骨。收肩可以保护好肩部,同时时胸大肌发力最大化。新手可能掌握不好沉肩这个细节,可以在平时多锻炼沉肩。将肩向前,再向上,最后向下沉,并向中间收拢肩胛骨,这就是卧推时收肩的状态。卧推时一定要避免肩胛骨展开和耸肩。

卧推时沉肩过程
卧推时从侧面看肩的位置,沉肩可以让肩部避免前后移动造成损伤,但如果过度后移,也会给胸椎造成较大压力,个别情况下可能导致背部离开长凳,锻炼时也要注意这一点。

沉肩后肩部状态

右侧是卧推时沉肩的状态
双手握距以杠铃在卧推动作的最低点时小臂与地面基本垂直为宜,从头部和脚部、侧面看,小臂都是与地面基本垂直。可以用空杆卧推,找到双手最适合的握距。宽握距对肩关节压力较大,新手可以使用标准握距或略窄一点的握距。

卧推标准握距以杠铃在低点时为准
推起杠铃后,将杠铃移动到胸肌中部上方,平板卧推能锻炼到整个胸肌,是胸肌锻炼最基础的动作之一。卧推时要注意杠铃运动轨迹,大小臂位置和呼吸等细节。
平板卧推时杠铃运动轨迹基本上与地面是垂直的,但不是完全垂直的,也就是在胸肌中部上方基本上是垂直运动。卧推时杠铃允许有小幅度倾斜,但基本上要保证垂直。如果杠铃运动轨迹靠近头部,上胸肌发力会略多,反之下胸肌发力会略多。但是只要运动轨迹不过度倾斜,对整个胸肌的锻炼效果影响并不大。

杠铃运动轨迹与地面基本垂直
卧推时,当杠铃下落到最低点时,杠铃不要触碰身体,停留在胸肌中部上方1-3指左右的高度,略作停顿即可,如果肩或肘关节有伤,以肩或肘关节不感觉疼痛为限,动作幅度也并不是越大越好。

卧推时大臂与身体夹角小于90度,网上有人建议大臂与身体夹角是45度,以我个人锻炼经验来说,我感觉只要小于90度即可,45度时肱三头肌发力较多,具体角度有多大,需要锻炼者在锻炼中不断摸索,找到适合的角度即可。

卧推时大臂与身体夹角和落杠位置

大臂与身体角度小于90度
推起杠铃至最高点时,肘部不能完全伸直,要保持一个非常微小的角度,否则重量压在肘关节上,可能导致肘关节受伤。

卧推时肘部不能完全伸直
卧推时整个身体要保持适度紧张,核心收紧。卧推时要注意顶峰收缩,在高点和低点都要略作停顿,不能利用惯性做卧推。推起杠铃时是向心发力,落杠时是离心发力,锻炼时动作不能太快,要注意离心发力,快上慢下,慢上慢下均可,新手建议快上慢下。推起杠铃时可以在心理默数1-2,停顿后落杠时心理默数1-2-3,停顿后再做下一个动作。
使用小重量时呼吸问题对锻炼影响不大,使用大重量时呼吸则比较重要。力量较小的情况下落杠时吸气,停顿后屏气将杠铃推起,然后再呼气。如果力量较大,尽量在推起杠铃时吸气,落杠时呼气,用胸腔呼吸时吸气量稍小,腹式呼吸则需要专门锻炼,尽量采用较浅的腹式呼吸比较好。以上是在锻炼时呼吸的个人意见,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呼吸方式,运动时的呼吸方式以后另作讨论。
卧推时如果感觉肱三头肌或三角肌前束发力较多,率先力竭,主要通过调整肘部位置,也就是大臂与身体角度来避免肱三头肌过度发力,大臂与身体角度越小,肱三头肌发力越多,角度越大,三角肌前束发力相应增加。其次可以调整杠铃运动轨迹和握距,如果感觉前臂发力较多,主要是握杠方式和手背角度问题,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卧推前,一定要先充分热身,活动关节、动态拉伸肌肉,做完一组器械热身之后再正式锻炼。锻炼结束后再活动关节、静态拉伸肌肉,然后再做适当的有氧运动,加速血液循环,减少乳酸堆积导致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