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女性朋友们,居家抗疫别忘做盆底肌肉功能训练(Kegel运动)

2022年3月,上海出现了“新冠”疫情的反复,不仅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还有居委会、社区志愿者都成为这个战役中最辛苦的群体。
因为“大白”们穿脱防护服的困难,参加这场战役很多人都用上了“尿不湿”,其中更多的是女性。
非常时期,这是无奈的选择,但是平日里,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咳嗽打喷嚏、弯腰下蹲捡拾物品,甚至哈哈大笑时,尿液就会不由自主地流出。
为了预防这种尴尬的局面,有些人就垫上“尿不湿”,有些人谢绝一切交际活动,整日忧心忡忡。
这种不受主观意志控制的排尿行为被称为“尿失禁”,或者称为“漏尿”。

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吴氢凯教授介绍:
研究表明:初产后没有尿失禁的妇女,产后5年尿失禁发病率19% 。初产后3个月内发生尿失禁的妇女, 92%的人5年后仍然存在尿失禁。
统计资料显示,大约50%的中老年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和尿失禁等排尿问题。
还有一些妇女随着她们年龄的增长时常感到盆腔下坠感,好像有东西从阴道里掉出来一样,这可能就是子宫、膀胱、直肠等盆底器官脱垂的症状。无论尿失禁还是盆底器官脱垂都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表现,这些并不是女性年龄增长后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由于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在产后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增强盆底功能。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早在2005年就建立了盆底功能评估康复系统,经过17年的建设得到了不断地完善。
吴教授介绍,该系统综合了以盆底三维超声检查、盆底磁共振为基础的解剖评估及以盆底肌电图检测为基础的功能评估,对盆底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并指导妇女接受正确的康复训练。对于新妈妈们,只要产后能够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的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就能显著改善产妇盆底肌肉的收缩功能,改善和预防尿失禁的症状。

为了预防年龄增长而可能出现的“漏尿”症状,吴教授推荐女性朋友们从年青的时候就要坚持的一种锻炼方法:盆底肌肉训练(Kegel运动)。
Kegel运动俗称缩肛运动,是1948年首次由美国妇科医生Arnold Kegel描述的主动的盆底康复方法。
锻炼者通过自主的、反复的盆底肌肉群收缩和舒张,增强支持尿道、膀胱、子宫和直肠的盆底肌张力、增加尿道阻力、恢复松弛的盆底肌,达到预防和治疗女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目的。
Kegel运动是一种简单、易行、无痛苦和有效的方法,因损伤最小、风险最低而作为轻、中度女性尿失禁初次治疗的首选方案。

在封控、管控的特殊时期,吴教授建议女性朋友居家锻炼中可以增加Kegel运动,防范于未然。
吴教授强调,中老年女性朋友,尤其要特别关爱自己,在照顾家人的同时,预留出一些时间居家进行Kegel运动。如今互联网发达,女性朋友可以从网上搜索Kegel运动的教程,跟着视频学习盆底锻炼,坚持之后必见成效。
“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取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的方法,这当然要等到解封或者疫情缓解之后。”吴教授如是说。

盆底重建手术可经患者阴道或经腹(传统术式或腹腔镜下)施行。手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全面的检查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已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吴氢凯教授介绍:
手术时,医生会重建脱垂器官的位置,加强周围组织和韧带。有时也会使用一种特殊的合成材料以替代已经受损的盆底结缔组织。目前采用的新型盆底重建手术将特殊设计的软性合成网片植入盆底,以重聚盆底的支撑力。合成网片的植入手术被设计成一种微创技术,并能保留子宫。尿失禁手术也然,只需微创置入一根小小的吊带,大多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都能达到满意的控尿效果。
吴氢凯教授认为,女性尿失禁和盆底器官脱垂是非常常见并且是可以治疗的。早期开展并坚持Kegel运动以及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从减肥的角度上来说,跑步和游泳哪个更好些?

    第一:游泳VS跑步游泳:有锻炼场地的限制。游泳是全身运动几乎能锻炼到全身的每一块肌肉,利于整体塑形。除了抽筋呛水的可能性,对身体没有损伤。游完泳一般会有强烈的饥饿感,需要控制食欲。跑步:没有锻炼场地壁垒,只要有一双跑鞋你随时随地都能跑。相对游泳来说跑步重点锻炼的是腿部肌肉,能够帮你重点塑造较好的腿型

  • 真的没想到,减肥“最”快的运动竟是骑车!

    姐妹们,我跟你们说,我发现了一个减肥的大秘诀——骑车!以前我为了减肥,尝试过各种方法,跑步跑得气喘吁吁,节食饿得头晕眼花,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直到有一天,我偶然骑上了自行车,才发现这居然是减肥的绝佳方式。起初我只是觉得骑车能看看风景,放松心情。但骑了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体重开始下降了。每次骑车,

  • 快走慢跑就能锻炼身体?这可能是最大的误区!

    你是否也曾听过这样的说法:“快走慢跑就能锻炼身体”?可你知道吗?这句话可能是中老年人最大的误区之一!许多人认为,只要每天坚持走路,就能保持健康,殊不知,这种观念背后隐藏着多少健康隐患!想象一下,早晨的公园里,老人们排着队,迈着轻快的步伐,满脸自信地说:“我在锻炼!”可实际上,他们的身体真的在受益吗?

  • 锻炼身体是慢跑的还是快走好

    在现代生活中,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多种多样的锻炼方式中,慢跑和快走因其实用、简便、门槛低的特点受到了大众的广泛欢迎。然而,面对这两种方式,很多人会有疑问:锻炼身体是慢跑好还是快走好?**一、慢跑的优势**首先,我们来看看慢跑。慢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 跑步努力白费?这5个“坑爹”习惯让你原地踏步!

    在晨光初照的公园,或是夜幕低垂的街头,跑者们挥汗如雨,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只为追求更健康、更强壮的自己。但不少人往往因为一些不良习惯,导致跑步的成效大打折扣,甚至是徒劳无功。那些可能让你原地踏步的“坑爹”习惯,它们就像隐藏在跑步路上的“绊脚石”,要想真正从跑步中获益,了解并且改正这些习惯至关重要

  • 减肥,为什么推荐你选择开合跳,而不是慢跑?

    减肥,为什么推荐你选择开合跳,而不是慢跑?首先,燃脂效率不同开合跳是一个自重训练,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心率,让身体更快进入燃脂状态。相比之下,慢跑需要较长时间的预热,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以较高的频率和标准的动作进行开合跳,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热量会比慢跑多一些。一小时慢跑的热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