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弯是美妙的,而前屈是优雅的。前屈使身体紧张的背部放开、松弛,这需要耐心、轻柔和宁静。松开紧张的背部使整个背部肌肉变得更加强壮。
放松:没有一组瑜伽体式如此依赖于放松的产生﹣跖腱膜,腓肠肌、比目鱼肌、腘绳肌、臀回旋肌和竖脊肌的放松。许多瑜伽练习者在练习前屈时,这个肌肉链是非常难对付的。许多事实表明,人们在过度热情的激励下使身体前屈过深,超越了机体可承受范围,导致腘绳肌的撕裂。
为此,最需要警惕的是当野心超过耐心时将会发生什么。在此时,胳膊趋于将身体继续向前牵拉或强迫脊柱不必要的弯曲,两者都增加了脊柱下部、骶髂关节和附着在骨盆、胫骨和腓骨的腘绳肌的张力,这会引起脊柱、臀部和膝部的功能异常,进而导致背部或颈部的疼痛。所以,重要的是要先放松,然后运动-而且当你开始运动时,先从结合脊柱运动与腕关节运动开始。

1.前屈、脊柱和髋臼
前屈需要两件事:
●在开始运动时,前屈必须发生在髋臼。
●对于某些前屈体式,需要通过脊柱来完成进一步的前屈。
(1)从脊柱开始:确信在髋臼运动
前屈为髋臼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于那些髋臼紧的人来说,在做前屈时趋向以过度弯曲脊柱来代偿。这些人在做进一步前屈时,也容易感到下背部的疼痛和紧张。绷紧的髋臼也易于引起小腿肌肉的紧张而进一步限制前屈运动。
所有的瑜伽练习者,特别是髋部紧张者,从髋臼开始运动并保持脊柱中立,有助于建立脊柱和髋部的连接,促进股骨一骨盆一脊柱复合体以及股骨一胫骨一踝部一足部复合体的有效地活动。
前屈和重力:顺应重力和克服重力的运动。像后弯一样,前屈也分为顺应重力运动和克服重力运动的体式。
立位前屈:立位的屈都是顺重力而运动。立位前屈式、金字塔式和劈腿前屈式都属于立位前屈。
坐位前屈:坐位前屈亦是顺重力而运动。但是与立位前屈相比,重力的影响较小。坐莲前屈式、背部前曲坐式和头碰膝前曲式都属于坐位前屈。
仰卧前屈:仰卧前屈逆重力运动。仰卧胭绳肌伸展式和上伸展脚式都属于仰卧前屈。
骨盆保持静止使腿移向躯干,或者骨盆活动而股骨不动使躯干移向腿部。尽管立式前屈和坐式前屈在动作接近完成时都需要脊柱在一定程度上地屈曲,但是所有三组前屈都具有髋关节窝的基本运动。由于这种相似性,这三组前屈都需要同样的肌肉收缩和舒张。但是,由于与重力的关系不同,每一种类所有三组前屈都需要脊柱在一开始保持中立而股骨和骨盆在运动,或者是股骨活动而形成的前屈在加强力量、促进舒张和保持平稳的控制时会有轻微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