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跑步知识 >

跑步运动的正确方法

正确跑步的三个要点

很多人觉得,跑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找个空地迈开腿就行,还用学习吗?可是别忘了前面我们讲过,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上来就跑步,很容易发生运动风险,比较普遍的是造成身体伤病,免疫力降低,严重时还可能会危及生命。

那么,怎样制订一份适合自己,且安全有效的跑步方案呢?需要我们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我们要把握4个指标,科学定制自己的跑步方案。这4个指标分别是:体脂率、最大摄氧量、心率和疲劳指数。

其中,体脂率指的是体内的脂肪占体重总数的百分比。男性的体脂率高于26%就属于肥胖了,要想显出腹部肌肉,需要体脂率降到14%左右。而女性的体脂率高于32%属于肥胖,想看到肌肉线条,体脂率需要在23%左右。

我们可以用体脂秤来测量体脂率,体脂秤是让微电流通过人体全身,利用水分导电、脂肪不导电的原理,根据电流的通过速度,来辨识脂肪和肌肉的含量,然后按公式算出体脂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用这种方法测量体脂率时,受身体水分含量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最好选择同一个时间来测量,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后测一下。

体脂率可以作为我们跑步训练的参考指标,当男性的体脂率低于26%,女性的体脂率低于32%,也就是体脂秤显示不属于肥胖区间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慢跑的运动方式了。

最大摄氧量,前面我们简单介绍过,它代表着我们在运动中获取氧气的最大能力,是衡量人体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最大摄氧量越高,代表我们的心肺功能越好。就最大摄氧量的合格线来说,男性要达到40,女性要达到36,低于合格线就比较危险了,需要及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虽然最大摄氧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别担心,后天的运动训练也能帮助我们提升这个指标。

对于第三个指标——心率,我们可以用心率手表或心率手环来测量最大心率和静态心率。运动时,要让我们的心率保持在合适的区间,再加上合理的时间或者合理的距离,就能保证适宜的运动强度,以及良好的运动效果。

疲劳指数,也可以通过心率手表来了解。在知道自己的静态心率后,每天早上起床时看下心率,如果比正常状态高5到10下,说明前一天比较疲劳,要适当调整运动量或者增加休息时间。

在跑步中,我们需要做好的第二点是,把跑步目标定为提高最大摄氧量。我们运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好的体型,更是为了改善亚健康,保持精力充沛,这就需要提高最大摄氧量。这个指标上去之后,不仅能改善我们的心肺能力,还能提高肌肉线粒体的能力。

那么,肌肉线粒体是做什么的呢?它可以利用氧气把食物中的营养素转化为ATP,也就是三磷酸腺苷,这是人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所以,肌肉线粒体的能力对我们非常重要。

要想提高自己的最大摄氧量,我们可以从慢跑这种中低强度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一般训练1年左右,最大摄氧量就能达到峰值,以后的训练,以保持这个峰值为目标就可以了。

在跑步中,我们需要做好的第三点是,跑步时要设置强度分区,在不同分区之间循序渐进。

比如,强度等级最低的,我们叫作强度1区,是用最慢的速度轻松跑,这样可以避免长期不运动导致的受伤,也可以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增加心肌力量。

接下来,强度再高一点,叫作强度2区,这是模拟马拉松比赛的强度,用跑全程马拉松时的平均配速来跑,目的是强化和跑步相关的肌群,提高有氧耐力。

再往上一个强度,强度3区,也叫乳酸阈值强度。人体代谢时会生成乳酸,运动时产生的乳酸数量会增加,同时,排出乳酸的速度也会提高,来保持出入平衡。

当跑步达到一定强度时,乳酸生成的速度很快,快到排出的速度跟不上时,乳酸就会产生堆积,导致肌肉中的乳酸浓度迅速提升,这个超出平衡点的临界值就是乳酸阈值。

充满乳酸的肌肉没法正常收缩,为了保持运动能力,就要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乳酸的转运和代谢,这过程叫作“排乳酸”。而强度3区训练的目的就是增强身体排乳酸的能力,不断提高乳酸阈值,提升跑步的耐力。

再往后,还有强度4区、5区、6区,对应的强度、难度,是一步步加大的,作为非专业运动员或者普通跑步者,我们要注意的就是从低强度区间向高强度区间迈进时,一定要计算好合理的指标,量力而行。

跑步姿势的常见误区

好,下面,我们再来聊聊跑步姿势。在跑步时,如果姿势不对,身体也很容易受伤,比较常见的错误跑步姿势有两种:

第一种是过度跨步。跑步正确的姿势是,脚部落地的位置要在臀部下方,但过度跨步时,脚部落地的位置会落在膝盖的前方,这样倾斜的冲击力会造成膝盖不当滑动,时间久了膝盖就会疼痛受伤。

第二种是后脚跟落地。关于跑步时究竟是前脚掌先落地,还是后脚跟先落地,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很多跑友心里的疑惑。

其实这需要分情况来看,如果跑步时前脚掌先落地,那么脚跟腱和小腿肌肉可以减缓落地之后的冲击力。这种落地方式能减少对骨骼和关节的伤害,综合来看利大于弊。

相关文章
  • 登山运动必知的健康步法 运动后如何补水

    登山运动不同于一般的健身活动,掌握一定的步法和技巧,不仅可以减少运动损伤,而且健身效果也能事半功倍。登山运动必知的健康步法1、上坡步法在上坡起步时,一定要放慢脚步,要遵循吸一口气、踏一步,接着吐一口气,再踏出一步的法则上攀;倘若依此法上攀陡坡数步,便感到喘不过气来,则应将步伐缩短,然后继续遵照上述的

  • 正确补水和电解质,跑步更轻松

    很多跑者对跑步液体补充不是很重视或不清楚,而导致运动能力大幅下降,影响跑步效果,伤害身体。下面谈谈在跑步中如何进行补液。1、补充水分补水存在误区-不渴不补,一饮而尽一般情况下,身体失水达到一定程度,身体和运动能力会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大致如下:(1)失水1%,轻微口渴,但运动能力已下降;(2)失水3%

  • 夏日跑步加油站!如何有效防止脱水和疲劳?

    夏季高温天气非常适合户外运动,跑步也不例外。然而,炎热的气温和高湿度的环境条件会对跑步者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夏天进行跑步运动时,除了需要注意安全和身体各方面状况,还应特别注意脱水和疲劳这两个非常常见的问题。脱水和疲劳会对跑步者的身体产生许多危害,如头痛、恶心、虚弱、抽筋、晕眩等等。因此,在夏季进行跑步

  • 跑步运动时如何补充能量 不应过早喝运动饮料

    在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后人体内的水分和一些矿物质会随汗液大量排出体外,正因为此,我们会在运动后感觉疲劳和精神萎靡的原因,那么需要在高强度训练后进行补充能量吗?跑步吧专家建议,在运动后需要适当的给身体补水,而是否需要喝运动饮料需要视运动时间和强度等而定。运动功能饮料这种含低糖和微量元素的饮料能补充水

  • 夏天多汗,如何补水?

    出汗是身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但是出汗过多会导致身体失水,因此夏季补水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夏季出汗后如何正确补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汗液的成分要想知道如何正确的补充水分,首先,我们要知道汗液从我们的身体里带走了什么?我们的汗液中,98-99%是水分,剩余的则是尿素、乳酸、脂肪酸以及更重要的

  • 夏天跑步,“补水”为重中之重

    在炎热的夏季跑步,出汗量倍增,比其它季节更容易发生脱水现象。出汗量受运动持续强度和时间、气温、湿度、人体的适应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炎热环境中,一次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的失水量可达1-3公斤,同时伴随着电解质流失。所以夏季跑步,水和电解质的合理供给是保证训练效果和训练安全的关键。脱水如何影响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