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跑步知识 >

跑步应当怎么跑步? 18条跑步的黄金法则,助你成为跑界大神

1.两小时法则

饭后两小时再去跑步。美国运动饮食博士Cindy Dallow称,吃完饭很快就去跑步,食物没有消化完,会增加抽筋、胀气和呕吐的风险。

如果吃碳水化合物的简餐,饭后90分钟可以去跑步;如果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建议要等上3个小时。

2.十分钟法则

每次跑步开始前,要走、跑交替热身十分钟;每次跑完后,再走、跑交替热身十分钟。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因突然开始或停止运动导致的抽筋、头晕,恶心等,此外,还可使身体肌肉纤维更加健美、匀称。

3.新鞋法则

跑鞋有一定的寿命,通常使用里程达到600-800km,就该更换了。更换时,结合鞋子中底弹性强弱、大底花纹磨损度,综合判断,更为准确。

长距离跑步不建议穿新鞋,尤其是越野跑、马拉松这种竞技类的项目,最好经短距离慢跑磨合后,再做长跑使用。

4.跑姿技巧

基础的跑姿有三种,前脚掌触地、后脚跟触地、全脚掌触地。三者无优劣之分,只因人而异。无论选择哪种,要掌握正确的奔跑发力。

发力要点有三,一是,落地时小腿回勾,脚掌靠近身体中线;

二是,臀部发力,推蹬向前;三是,骨盆不左右晃,保持水平。

5.慢跑法则

初跑者,除非比赛,否则不要快跑。跑太快,只能锻炼到肌肉,在一段时间不运动后,肌肉能力会很快衰减;而慢跑,能锻炼关节、肌腱、骨骼的力量。

每周跑2-3次,每次5公里左右,跑前热身10分钟,慢慢跑,跑到身体有通透感,坚持1个月,你就会有跑步上瘾的感觉。

「中级跑者要知道的法则」

在对跑步常识、装备、跑姿等有所了解后,掌握一些训练的具体技巧和法则,有利于中级跑者自我目标的达成。

6.熟悉食物

不要在比赛或高强度训练前,吃自己之前没有尝试过的食物,而应多食用常吃、不出问题的食物。

不熟悉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比赛前,改变熟悉食物的种类,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7.睡眠法则

根据美国睡眠失常中心克莱曼博士的研究,一般人每晚需要七个半小时睡眠时间,如果进行训练,睡眠时间应稍加延长。

一周内,每跑1.6km,每晚睡眠就增加一分钟。以此推算,如果你一周跑步量是48km,那本周应增加30分钟的睡眠。

8.呼吸技巧

在进行长距离、高强度运动时,学会使用腹部力量,将横膈膜上下移动,提高气体交换程度,和嘴、鼻呼吸交换的比率。

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呼气上,这样可以排出更多的CO₂,有助于更深入地吸气。平时跑步时,多加干预、练习,用嘴呼吸就成为一个自然的选择。

9.步频法则

跑步呼吸的频率取决于跑步的强度,强度越高,呼吸频率越高,但无论怎样的呼吸频率,都应与步频保持一致。

四条腿的动物通常以1:1的耦合比例奔跑,即每步行一次呼吸一次,而人类可以使用多种呼吸模式。

中长跑通常采用三步一吸,即跑三步吸一口气,第三步呼出再吸。跑步时,我们可以先练习二步一吸,之后再增大强度,练习三步一吸、四步一吸。

10.匀速法则

在比赛中,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策略就是:自始至终的匀速跑。这一法则,得到了马拉松冠军的验证。仔细观察,赛事中,他们始终都保持了如节拍器般稳定的节奏。

「进阶跑要知道的法则」

中级跑者要想进阶,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取得更好的赛事成绩,就要熟悉以下这些技巧或法则。

11.不只是跑法则

跑步不仅是腿部的锻炼,还需其他身体部位的配合,一味地傻跑只会让自己受伤。交叉训练和重力训练,会让人变得更强壮。比如游泳、自行车运动。

这些运动对腿部无冲击力,或冲击力很小,跑步的同时兼做这类运动,可使跑步中常用的肌肉群得到休息,还会发展跑步中使用的一部分肌肉。

12.针对性法则

最有效的训练就是模拟比赛的训练,这对一切体育赛事训练都适用。如果你想用4分30秒/公里的配速去跑10公里,那么平时跑步时,就必须按这个配速进行训练。

需注意的是,100%模拟马拉松这类长距离赛事,是不太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会让人体恢复期变得更长,不利于训练的进行。

13.百分之十法则

每周跑步训练的增加量,不应超过上周训练总量的10%,但如果你的里程只有个位数,跑量的增幅可以比10%大一些。这样做的好处是,它能减少跑步量激增,可能诱发伤病发生的几率。

14.上坡击败下坡法则

同一路段,跑下坡时的加速无法追回跑上坡减速时损失的时间。这就是上坡击败下坡法则。类似的还有,顶风击败顺风法则。

为提高自己跑步成绩,平时训练时,建议采取折返跑的方式,即顺风跑一段后,再逆风跑;上下坡方式,亦如此。

15.能量补给法则

在速度训练、长距离跑后的30-60分钟,要吃一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或饮料,来弥补肌肉中糖原的消耗,补充修复肌肉所必需的蛋白质。

理想状态下,食物中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应为1:4,可选择低脂巧克力奶、奶油饼干、功能性饮料、盐丸、能量胶等食物。

16.两天法则

跑步时,如果某部位连续疼痛2天,需要休息2天。持续疼痛可能是伤病的信号。

如果休息2天后,疼痛消失,无需去医院;如果经过2天的休息依旧疼痛,且疼痛持续2周,建议去医院进行检查。

17.赛后恢复法则

在开始新比赛前,每跑1.6km,赛后就要花一天时间去恢复。以此计算,在完成马拉松赛事后,应保持26天的恢复时间。

这一法则是由马拉松大师组世界纪录保持者Jack·Foster提出。

「成为大神的法则」

如果遵循以上跑步的技巧和法则,坚持长期训练,那你离跑界大神的距离,就不远了。

18.七年法则

坚持跑步七年,你将迎来成绩持续上升的平台期。这一法则由美国Mkie Tymn提出,并在《全美大师跑者新闻》中发表。

需注意的是,七年不是一个绝对数值,它因人、因环境而异。而要成为跑界大神,需更多的坚持和努力。

相关文章
  • 1天8杯水,1个月会发生什么变化?(附专业跑者补水法则)

    我们每天都需要从食物和饮用水中获取水分,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一天要喝 1500~1700 毫升水,按照一杯水 200 毫升算,大概就是八杯。对于跑步运动的人群来说,特别在天气炎热的春夏,你可能需要更多的水分。但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完成这个任务?工作太忙,忘记了;水没味道,不喜欢;这会不渴,一会再说。

  • 户外运动补水最强攻略

    在炎热的夏天,身体内的水分流失非常快。在户外进行运动,不及时补充水分,会造成脱水现象的发生。而补水过量也会有生命危险。那么,如何科学系统地补水呢?户外运动后,出了一身汗,是不是拿起水杯咕咚咕咚就把一杯水喝完了?你以为这是给身体补水?其实快速大量地喝白开水会给身体造成脱水。也就是常说的水中毒;什么是水

  • 跑者如何科学地补充水分?

    在跑步的过程中,跑者会大量出汗,一些跑者会因此发生脱水。脱水使得循环血量减少,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心脏不得不加快跳动来维持循环血量和供血、供氧,这就造成了心率快速上升,并导致疲劳提前发生。 脱水同时限制了人体的散热,使体温升高,加剧了疲劳,严重时还伴有抽筋、虚弱、定向能力下降甚至晕厥等症状。

  • 跑步“补水”攻略:夏季跑步,应当这样做

    夏天跑步时最容易导致人出汗的,有时候哪怕就是不跑,只是出门做个热身就已汗珠滚滚了,可越是这样炎热的夏天,越能吸引到无数的跑友参与进来,似乎夏天跑步,更能释放自由!我想大家应该都是喜欢大汗淋漓的感觉吧。可是流汗越多,就应该更懂得补水的重要性,不然很容易发生脱水现象,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天跑步“

  • 不想做“汗”子? 7种方法教你防汗于未然

    出汗是人身体的正常反应,尤其是在夏季。出汗能使人体的内部温度降低,但如果出汗过多就有些麻烦了。当汗水让你感到不舒服,并且影响到社交、上学或者工作时,应该把它当成一个问题来对待了。夏季不出汗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跑者,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汗水少些呢?减少咖啡因摄入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后者能激活汗腺。

  • 有不少中年人每天跑步,为何“大肚腩”依旧顽固?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开始认识到健康运动的重要性,跑步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方式自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许多中年跑步爱好者每天坚持跑三五公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身体体型。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却发现,即使在长时间的坚持下,自己的大肚腩似乎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跑友明哥,一个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