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进行有氧耐力训练?
马拉松的距离是42.195km,大多数跑友需要3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持续时间长,所以需要源源不断的能量供给。
人体的三大能源物质分别为糖、脂肪和蛋白质,其中糖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但残酷的现实是:我们的身体能够储存的糖是有限的,以一位65kg的跑者为例,他体内的糖储备大概有500克(包括血糖和糖原储备),换算过来只能产生2000千卡的热量,即便全部消耗,也只能维持30多公里(实际上在耗竭前人体就会失去意识),而且整个运动过程会极度痛苦。有趣的是我们身体脂肪的储存量却非常高, 即便是体脂只有10%的精英跑者,他身上的6.5kg脂肪哪怕只利用其中的20%也能维持200公里左右!

除了基础的运动能量供应特点,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理由,无论是运动还是其他活动,控制着我们身体活动的大脑,只能通过血糖来提供能量。
如果过多的血糖被肌肉使用,血糖浓度降低至警戒值,这时大脑的能量就会面临供给短缺的风险。为了保障身体安全,”自私”的大脑就会通过一系列方法命令身体停止运动或降低运动强度,表现为厌跑情绪被无限放大、身体酸软乏力使不上劲,这些反应,有长距离比赛经验的跑者应该都非常熟悉,也就是令每一位跑者害怕的“撞墙”反应。

根据生理学原理,无氧系统的供能物质主要为糖类,而有氧系统脂肪则占据着非常高的地位。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系统的有氧耐力训练,长期适应性变化,将以脂肪为主要燃料的有氧系统锻炼的更加强大,提高运动能力,进行提高运动表现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
如何安排有氧耐力训练?
与速度训练的关键点相似,有氧耐力训练的重点在于速度、时间和频率,也就是跑多快、跑多长时间/距离以及隔几天需要安排一次有氧耐力训练课。
跑多快?
强度(速度)的把握对于有氧耐力训练尤为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因为每个人的体能状况不同,一个全马3小时附近的跑者其有氧耐力配速,对于一个4小时水平的跑者可能是乳酸阈速度强度。所以很多跑者虽然知道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但实际训练时却常常不能正确把握配速,一不小心就将低强度的有氧耐心训练变成了中高强度的速度训练。如果跑太快,糖供能比例高对应脂肪代谢供能比例过低,不仅觉得难受身体容易疲劳,同时还没有提升耐力的作用,用事倍功半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训练关键在于”慢”,训练时体感轻松,一边跑一边聊天都不会有什么负担。但”轻松的体感”这种强度控制方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太过虚幻,难以把控。所以在训练时,我们使用耐力项目最佳的体能化指标”心率”来监控训练强度——根据每一位跑者自身的储备心率(结合最大心率和安静心率)量身设定适合每一位跑者的有氧强度。
实际操作中,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安静心率和最大心率,一键输入Garmin手表工具中,就可以生成专属于自己的运动强度心率区间,具体操作教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