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健身金字塔训练法

现在大多数人是否对运动有陌生感?按以前的人来说:对于运动来说是接触不多,了解也不多,现在的人也越来越多人选择运动,运动习惯化的话,生活会有所改善!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在现实和网络都会有人讨论,运动具体能对身体改善什么,我想大多数人也了解不多。

身体的不同,体质的强弱,体验大脑对幸福指数也有区别。大脑对于运动来说:是增加幸福感的一种方式,会产生某种化学作用,使人感到幸福,幸福的动力是压力,产生的压力大小来决定幸福感的强弱(压力过后幸福感就慢慢涌上来)。

那么这些是如何工作的,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运动会消耗蛋白,蛋白消耗通过大脑,大脑的幸福机关会被打开,打开之后人就变得幸福。人的大脑往往很模糊,这个模糊就是说脑子不清晰,想的事情没别人那么快,让人觉得很迟钝。人也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自己不清晰的大脑,通过运动来达到让脑子变得不迟钝,好像大脑被石头堵住了,你想要走过去就要清除石头才能走过去。

我想说的是运动能带来踏实和幸福是绝对的,就说体力工作消耗的蛋白更多,这样就产生了运动,只要是产生运动就会消耗蛋白,消耗蛋白就可以觉得自己变踏实和幸福,运动没有坏处,说有坏处是运动过度,是人都要每天运动才能让自己健康,不运动的人死的更快,不加上不良习惯的话。

训练方法

运动金字塔(Sports Pyramid),位于运动金字塔顶端的是每周两次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使人的骨骼坚硬、肌肉强壮、加快新陈代谢。强壮的肌肉还有助于消耗更多的热量,这对减肥也是非常有益的,实际上这种运动不但会降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对糖尿病、结肠癌等其他一些疾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做这类运动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散进行。如每次10分钟,共做3次。如果要想减肥的话,每天的运动时间不能少于一个小时。

第一种

生活中的运动。次数:每天数次。时间:每天累计30分钟以上。强度:适中。这类活动主要包括走路、爬楼梯、骑车上班、园艺活动、家务、逛街、购物等。在这其中最好的是走路、骑车和园艺。如果平时没有机会做园艺,可多走路和骑车,最好每次能坚持30分钟以上。家务劳动中,擦窗、拖地、洗衣服都能起到不错的运动效果。

第二种

伸展运动。次数:每周5—7次。时间:6—10个动作,每个持续30秒。强度:伸展至有拉紧感。这类运动主要包括瑜伽、拉筋动作、柔软体操等。上班族应多做肩颈背部的拉伸,比如站在墙边,双手沿墙不断向上伸的“爬墙运动”;双手在身后握拳拉伸背部;手举过头顶,腰部后弯,拉伸腹部。

第三种

有氧运动和休闲运动。次数:每周3—5次。时间:每次20分钟以上。强度:中等偏高。有氧运动有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登山、有氧舞蹈、健身操等;休闲运动包括网球、篮球、高尔夫等球类运动。这类运动可以锻炼心肺功能,休闲运动还能陶冶情操。体重较重的人,可以首选游泳,以减轻关节负重。

第四种

肌肉运动。次数:每周2—3次。时间:每10个动作为1组,做1—3组。强度:略超肌肉负荷。包括重量训练、仰卧起坐、俯卧撑、拉力带等。日常生活中肌肉力量训练最容易被忽视。有氧运动对肌肉的影响很小,所以每周要抽出时间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适合日常训练的有仰卧起坐、起卧撑(先做一个俯卧撑,然后收腿、站起来,再重复上述动作),还可以用哑铃进行一些上肢的负重练习。

第五种

静态活动。不要连续超过60分钟。这类活动包括看电视、玩电脑、工作等,虽然坐着也能消耗能量,但量很小。最好坐1小时就起来活动一下。比如上班族,可以规定自己每次上完厕所回来后站3分钟,或做上一组伸展运动。

适度程度

“生命在于运动”,它能塑造我们强健的身体,增强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力。然而,对人体而言,运动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的,对人可能非但无益,反而会有害了。

美国神经科学家贾斯廷·罗德就在研究中发现,那些运动成瘾的老鼠的大脑反应比运动量正常的老鼠迟钝。该项报告发表在《神经科学》和《行为神经科学》杂志上。由此罗德指出,“运动虽然对大脑有益,但也应该适可而止。”

科学

人是动物,应该运动。但是,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人则不能运动或者说不能剧烈运动,比如:刚做完了大手术、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刚刚劳作一天、体质差、营养不良等等。中国的重要哲学思想“中庸之道”意思就是适量、张弛有度。对于一般人来说,运动太少或者过度都是有害的。有的人听专家说:“每天必须走一万步”,结果三个月后住院了,因运动量过大膝盖积水。2012年11月广州举办马拉松比赛导致两名年轻人因剧烈运动死亡。因过度运动致病、致死的人很多。每个人体质不同,一定要根据自己当时的体质决定运动量,运动必须个性化、科学化即个性化科学运动。严格的讲,运动和饮食一样,都是一门个性化的科学。北京市身心智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营养专家张金波说:“个性化科学运动应该是经过科学营养技术检查身体营养食物缺乏还是过剩来决定每个人运动量的多少,营养过剩则说明缺乏运动,而营养缺乏则绝对不能剧烈或长时间运动,体质差的人过量运动是非常有害的,头晕、摔倒甚至会猝死”。

适量锻炼

在人的大脑侧面,有一个像海马一样凸起的部分被称作海马体,它是大脑中主管学习和记忆的组织。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索尔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喜欢在滚轮上走动的老鼠,其大脑内的海马体上会长出新的细胞,而被关闭在普通笼子里的老鼠,则没有长出新的细胞。

由此研究人员认为,人如果能经常进行有规律的、适量的运动,也能让大脑中的海马体长出更多的细胞,让人的思维、感觉和反应都能更灵敏,从而让人变得更聪明起来。

大强度运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运动时能源物质ATP的耗竭,可能是中枢神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运动过程中机体血液的重新分配、自由基的大量堆积及血流加速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使脑的血液和氧供应减少,局部酸性产物的堆积等不仅影响脑的能量供应,而且直接遏制神经的活动,使脑机能下降。

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大强度运动使大脑皮层活动减少,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则使广泛的脑组织兴奋性降低。

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的现象。这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而且是机体本身的“保护性抑制”机制作用的结果。

过量运动时,由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而出现机能抑制,这时人们会感觉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减慢。如果长期进行过量运动,机体的“保护性抑制”机能敏感性下降,使大脑机能受损,其表现的症状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长此以往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运动是否适量,标准主要看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0%~85%。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与安静心率相比,应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

检验运动量是否合适还可以看运动后人体的相对反应。比如可以参照运动状态下人的汗流量和轻松度。还可以留意自己的食欲、睡眠以及次日是否还有参加运动的欲望。

相对而言,老年人在有氧运动的前提下可多进行手部的单项锻炼,增强人体的协调能力。小孩则要多做一些机械运动,如摆放积木等等,看似简单,其实能大大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及手眼协调能力。

关键要把握好运动强度,除了心率保持在适当范围,还要有强烈的时间概念,一般而言有氧状态下每次的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一旦过量,不仅无益,反倒可能损害身体机能。

锻炼

开始的跑速以你本人能慢走2分钟,后过渡到大步快走2分钟,慢跑5–10分钟为宜。如果达到身体微热,稍稍出汗为宜。注意运动过程中身体姿态的保持和呼吸的配合。身体稍前倾,腹部稍用力,两脚向前走、踏跑台,躯干保持正直,两手臂自然前、后摆动:左脚踏步吸气,右脚踏步呼气,一步一呼吸,熟练后到两步一呼吸,三步一呼吸(如左右左吸气,右左右呼气)。跑速控制在3/5公里/小时,心率控制在100–120次/分。因人而异。此外,你也可以找你喜欢的方式进行准备活动,如我们的科学健身就有一节准备活动操。

然后逐渐提高速度到8公里/小时,心率控制在120–160次/分。这时要跑起来,注意戴上安全扣,保持身体平衡,两手屈肘在腰间前后摆臂,加快呼吸频率,呼吸要主动,腹肌主动参与呼吸,两眼平视前方,头正。最高心率控制在180次/分。如果能配合好呼吸,锻炼一个月后就能达到此水平。此阶段要保证35/45分钟,速度调节很重要,可以快慢结合,最好不要停下来。你可以听音乐,小口饮水,看看镜子微笑,鼓励自己。运动量不要太大,以免过度疲劳。此时以说话不困难为宜,否则减速。

结束部分要逐渐降低跑速,由8到5,再到3公里/小时。持续10分钟左右。让身体逐渐放松,此后最好专门做各关节、大肌肉群的放松,如稍有控制的抖动四肢,拉伸腰背部及大腿的前后肌群及韧带,同时有益于心脏8的养生保护和健康。

相关文章
  • 出汗多是什么原因,这些部位出汗要小心

    身体出汗其实是身体排毒的过程,出汗多多是由于过度劳累,或者汗腺发达引起的,身体排汗可以帮助身体排毒,但是有些部位排汗要小心,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出汗多是什么原因,这些部位出汗要小心。汗是人体“空调”,出多出少有讲究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是维持体温恒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不觉会蒸

  • 慢跑45分钟,流汗可以减重吗?

    在追求健康和理想体重的过程中,很多人选择慢跑作为一种有氧运动的方式。然而,有人认为只要流汗就能减重。那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慢跑45分钟流汗是否真的可以帮助减重。慢跑是一种常见的有氧运动,它可以提高心率、增强心肺功能,并且燃烧卡路里。当我们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时,如慢跑,身体会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促使

  • 跑步的这5大“副作用”你中招了吗?

    下午好呀,小冰又来提醒大家做运动啦~能坚持跑一周的人很多,但是坚持跑1年的人却很少,随着跑步时间的增加,跑步带来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快来看看这几个“副作用”你都中招了吗!?01.吃多不怕胖很多跑友在跑步后会很饿,但是又不太敢吃,其实啊,跑步后正确吃反倒能帮助我们减肥!跑步时除了脂肪被消耗,还有大

  • 是不是运动流汗越多,减肥效果越好?

    流汗与燃烧热量的关系对于许多健身爱好者来说,高强度的运动后,满脸尽是汗水,似乎产生了一种满足感,认为这是消耗了大量热量的象征。然而,实际上流汗并非热量消耗的唯一标志,或者说,流汗的多少不能直接等同于已经消耗的能量。 人体在运动时,以水分蒸发为主要方式进行散热,这就是为何我们会在运动时大量出汗以降低体

  • 跑步怎么补盐?先要学会判断自己的出汗特点!

    大家都知道跑步就会出汗,而汗是咸咸的,那是因为随着汗水,体内的盐分也一起排出来了。如果不及时适当补充盐分的话,体内缺盐会导致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但盐分也不是多多益善,摄入盐分过多,也会导致高血压、心脏

  • 做运动过程中,出汗越多,效果越好?

    夏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很多人开始选择户外运动,其中跑步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一种运动方式。不少人选择跑步的目的是为了瘦身减肥。然而,一直以来有一个错误观念,即认为运动出汗越多,就能越快消耗脂肪,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但是,这个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跑步出汗多不代表减肥效果好。汗液主要由水分、电解质和少量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