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腰椎锻炼常见误区(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症越锻炼越严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主要的一种发病原因,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的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痛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始时常会有腰痛,同时或腰痛发作后伴随一侧腿或足的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典型表现是从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面、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性疼痛痛,在弯腰、打喷嚏、咳嗽、用力排便等情况下疼痛会加重。少数患者会先发生腿部疼痛麻木,然后发生腰椎疼痛症状。

现如今,你是否觉得腰痛患者就和感冒一样常见,很多人都处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并存的状态,所以日常一定要非常重视腰椎的治疗和保养。当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大多数会优先选择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或治愈疾病,但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病情按照医生的嘱咐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切不可偏听偏信某一种方法能够包治。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是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很多患者盲目听信网上的锻炼方法,结果导致自己的腰突病越来越严重,今天本文就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解答一下,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哪些运动方式不能锻炼?

1.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能做仰卧起坐。很多在认识上就有一个误区,认为腰椎不好就要加强锻炼腰椎,而锻炼腰椎的方法通常常见的就是仰卧起坐,其实这是错误的。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腰背部肌肉本来就比较薄弱,而仰卧起坐会增加腰椎承受的压力,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情。

2. 避免各种球类运动。很多人喜欢打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但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这些运动一定要避免,球类运动对身体的移动速度要求较高,对抗较为激烈,很多都需要腰部带动肌肉的,所以非常容易扭伤腰椎,造成病情加重。

3. 练习瑜伽需谨慎。瑜伽里有很多动作对腰椎的要求较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做一些下弯的动作时很容易使得本身就滑脱的椎体或突出的椎间盘加重,从而进一步压迫神经,加重疼痛。

4. 甩鞭子的动作少做。在广场或公园总能看到一些老年人甩鞭子锻炼身体,这种只能锻炼上肢的肌肉及关节,但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在腰椎扭转的过程中对腰椎间盘的伤害是很大的,很容易加重腰椎间盘突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时,无论何种锻炼方式都要少做,最重要的是卧床休息,只有腰椎病缓解时,才能进行一些有益腰椎的功能锻炼。当然,也需要患者及时去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先确诊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腰椎锻炼。蛙泳、五点支撑、俯卧式小燕飞等都是比较有益于腰椎锻炼的。

相关文章
  • 冬季跑步,你必须知道这些事

    冬天做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你经常可以看到穿着小背心的运动爱好者在街上奔跑。专家提醒我们,冬天不仅要补水,还要保暖。纽约运动医学专家凯文·波拉特表示,任何季节跑步都可以刺激大脑内啡肽的分泌,在寒冷的天气下,体质会得到明显改善。冬季,随着日照时间的缩短,人们容易出现季节性情绪障碍和抑郁。坚持冬季跑步可

  • 春天怎么跑步减肥 这6件事一定要知道

    在相同运动强度下,相比流汗少,流汗多代表的是消耗的肌糖原会多一点点,并不是减肥效果更好。所以,出汗的多或少,对减肥效果是没有影响的。运动跑步出汗多的人,一定要多多喝水,在跑步的过程中,以及跑步之后,及时补水。跑步流汗多如果不喝水的话,运动后,血管扩张,供应大脑和心脏的的血液减少,心脑血管缺血会更严重

  • 狂奔10公里大量出汗立刻喝水会悲剧:该如何补水?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身心健康、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提高,健身运动近些年来一直都是比较受关注的话题,只是在这个健身运动的过程中有许多小细节没有被大家注意到,其中一个就是如何科学的补水。相信许多朋友在观看足球、篮球等大型体育运动时,都会发现运动员们喝水的过程,他们在喝水时并不会一次性大量喝水

  • 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

    进行体育运动后就要增加饮水量,最好在开始运动三十分钟前喝一两杯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身体需要更多的水分,才能发挥好运动机能。在运动时,快速呼吸和出汗消耗了许多液体。请在结束运动后半个小时内再喝一两杯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大多数参加运动的人并不需要喝含有盐分的运动饮料,白开水就足以补充体内的水分

  • 跑步后渴了该怎么办?了解这几点很重要

    很多跑友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答案就是喝水或者喝运动饮料,但在补给上还有很多细节之处需要我们去遵守。在搞清楚跑步渴了要怎么做之前,需要了解我们在跑步后身体会流失什么。NO.1跑步、健身后会显著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并且大量消耗身体的糖原1、关于水分在跑步的时候,产热会急剧增加,身体通过水分蒸发的方式有效散热

  • 出汗过多后,应该如何给身体补充“营养”?做起来一点都不难

    秋高气爽后,很多人开始启动“户外运动计划”,每天出去跑跑步、跳绳、打拳等,都是肆意挥洒汗水的方式,出汗的多少也能变相说明你的运动量是否达标。同时,大家也不要过度理解,也并非大汗淋漓才能达到运动效果。事实上,运动过程中的出汗多少,除了运动程度以外,还受外界温度变化、内心情绪等相关。这里也有帮助大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