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都是健身1小时,人家为什么练得那么好?我有什么没做对?

每天健身多久才有效?1小时。这答案够简单,也够粗暴,而且众多的普通健身者,差不多都是以每次1小时的运动时长来健身的,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是一种共同的经验。

但管用,并不表示它是真理或唯一的答案。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在于,很少有“绝对的答案或标准”。“每次健身多久才能有效”这样的问题,同样有其复杂性,涉及每次时长、训练频率、坚持规律运动多久、运动强度,以及个体差异、健身目标和饮食等各种影响因素。

和运动相关的哪些因素左右着锻炼的“有效性”?

  • 因素1:每次时长

减肥者们一定听过教练经常说的一句话,“有氧运动每次最好超过30分钟,这样才能发挥更好的减肥作用”,这就是最典型的“运动时长对效果产生影响”的例子。然而,运动时长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影响因素,比如:

用散步或快走这样的低强度有氧运动想达到较好的减肥目标,就必须投入比中等强度下长得多的运动时间。

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这样的方式来锻炼,一次约20分钟的训练就可以达到传统有氧运动可能40至60分钟才能达到有燃脂效果。

而力量训练就不能简单地用每次运动时长来衡量,因为训练效果如何,是身体对具体被施加的训练刺激的反应,动作的标准、重量的大小、间歇的长短、动作组合的方式(比如超级组、三联组)等因素产生的影响要比时长更重要,而且也并非锻炼时间越长越好。

  • 因素2:运动频率

通常无论是有氧还是力量训练,每周至少3次的运动安排是累积锻炼效果的前提。但不同训练水平的健身者,由于目标的不同、恢复能力等原因,运动频率也会各不相同。

一个刚刚开始力量训练的新手,一周三次,每周40分钟的力量训练,可能已经足够了。而对于一个训练多年的健身者来说,每周五六次或者有时候“一天两练”的训练安排,才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每次的训练时长则每个人不尽相同,有些人可能只需要45-60分钟进行某次训练,而有些人却可能长达2小时。

  • 因素3:运动强度

在因素1“运动时长”中,实际上已经谈到了运动强度对于时长的影响。在力量训练中,运动强度表明了“锻炼负荷对于身体刺激的程度”,受到重量、难度、动作的速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中“重量”是最重要指标之一。重量越大时,训练者需要恢复的时间也需要更久一些。

  • 因素4:训练质量

一个有训练经验、懂训练技巧、训练时保持高度专注的资深健身者,当然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训练,且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因为训练质量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刚进入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的新手,往往不知道从何开始、也不知道如何练,最常见的就是什么器械都练一遍,一次训练的时间很长,效果几乎为零。

  • 因素5:坚持多久

“健身是以‘年’为单位来衡量效果的”,这句话诸位看官想必和御行君一样熟悉。新手有氧运动减肥,大多数在最初的两三个月就能看到不错的效果。但力量训练者成长为标准的肌肉男,就非得以“年”为单位来计算了。

上述这些因素将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影响着每次健身的时长,以及最终的健身效果,而不只是由“运动时长”一个因素来决定是否健身有效。不过,在这些因素中,运动时长、运动频率和坚持多久是最基础的三个因素,只要确保它们达到训练要求,才能谈论健身效果好坏的问题。

不可忽视的两个问题:健身目标与饮食

  • 健身目标和运动阶段的影响

假设锻炼者是新手,目标仅仅是减肥,那么每周三至五次,每次40至6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可以达到有效减肥的目标。

但如果某个男性锻炼者已经有了一两年的运动基础,想将体脂率由16%降低到10%,单纯的有氧运动方案就不能满足他的要求。除了力量训练,还可能需要随后进行半小时或更多时间的有氧运动,运动方案也需要更有针对性(譬如采用间歇跑、燃脂跑),或者单独安排另外的有氧训练或其他训练。

增肌者同样如此,不同阶段和不同训练的目标影响和决定着他们的训练时长和频率。例如:一天只安排一次训练,可能长达1个半小时,但一天两练,可能一次训练安排60分钟。

  • 谈健身效果永远绕不开饮食

主流的减肥理论要求保持“热量负平衡缺口”,以迫使身体消耗多余的脂肪供能。在不节食的情况下运动,减肥效果会有,但会被大大削弱。一次训练的时间越长,燃烧掉的体脂占能量总消耗量的比例也就越大。所以,想不节食、又想要好的运动效果,那么就需要投入更长时间的运动。

增肌训练者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在增肌阶段需要确保热量盈余,在减脂阶段则需要更严格地控制饮食,确保尽可能地维持住来之不易的肌肉量,却要尽可能消耗掉多余的脂肪,以塑造更好的身体线条。这个过程将同时伴随着运动时长的调整,比如在减脂期增加有氧运动的投入。

健身时长的参考策略

(1)采用大众经验,每次训练1小时左右,适合初中阶训练者。

(2)力量训练者的关注点是,如何达到提升力量、增加肌肉围度的效果,这些主要取决于训练方案和实际的训练质量。只要不导致过度训练,每次30分钟、45分钟、60分钟或者更长的训练时长,都可以。

相关文章
  • 跑步治愈情绪

    跑步,是最接近本能的运动。当我们遇到危险时,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跑”!现代人有很多疾病,其中致病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缺乏运动!特别是缺乏跑步这项运动!——没有什么比跑步更治愈了!一、人类为什么需要奔跑?难道跑仅仅是人类的应激反应?应该不全是。人类越进化越高级,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去进化。跑步对人

  • 跑步,很多人说痛苦,为何跑者这么着迷?

    跑步,很多人都觉得痛苦,唯独跑者着迷其中……不怎么跑步的人,跑步仅有的记忆可能就是上学的时候,体重800米或者1000米,只记得气喘吁吁,想要早点结束。刚刚开始跑步的人,往往也觉得跑步很痛苦,呼吸急促,腿脚沉重,甚至还会出现岔气,腿部酸疼好几天……以至于很多人可能刚刚开始,就放弃了。而如果你能坚持跑

  • 跑步上气不接下气,很难坚持?学会这几个小技巧,让跑步更轻松

    很多人都喜欢跑步,作为日常运动,跑步有许多其他运动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它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例如很多人会觉得跑步无聊、掌握不到呼吸节奏,跑步后又喘又累。今天分享几个有关跑步的小技巧,让你更加热爱跑步!1.适度让自己分心不像其他有氧运动,重复性地迈开步伐奔跑,很容易让人感到无聊,特别是跑累之后更容易产生想

  • 跑步中的呼吸困难解决之道:初学者的科学指南

    跑步是一项受欢迎的有氧运动,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呼吸困难可能成为挑战。无论是喘不过气还是感到窒息,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跑步体验。幸运的是,通过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初学者可以克服呼吸困难,享受跑步的乐趣。本文将为初学者提供一些科学指南,帮助他们解决跑步中的呼吸困难问题。1. 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姿势

  • 送给被跑步岔气困扰的你

    常在道上跑,哪能不“受伤”?跑者们风雨无阻这些年,从水泡到黑脚趾,从抽筋到拉伤,从崴到脚到膝盖疼,大大小小的伤病都尝了个遍。当然,也免不了有过几次跑步岔气的经历。开开心心跑到一半,胸腔以下的下腹部(一般来说都发生在左右两侧,肋骨两边的位置)突然开始隐隐作痛,而且感觉还伴随着肌肉痉挛的情况——不用说,

  • 运动时的呼吸频率,与心率有什么关系?

    # 心率与呼吸运动不只是四肢的活动,我们的全身器官都需要参与进来,特别是心脏与肺部——简单来说,呼吸的过程会进行能量交换,并通过心脏跳动由血液将能量输送至全身。通过兼容的 Garmin 设备您可观测日常24小时的呼吸频率及心率状况;配合心率带,还能查看运动期间的呼吸频率数据。大多数人都熟悉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