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这个假期,在家能做的个人基础体能训练计划表来了(分龄版)

基础体能不同于专项的体育运动,更加注重的是摸爬滚打与大小肌肉训练。很多家长对这个话题都非常关心,并且咨询有没有在家就能和宝宝一起玩的活动。

今天,我们请小马君搜罗了不少外国正在流行的基础体能训练方式,并结合了他在幼儿园中的大量经验,来为大家集中做一次运动前的“大集结”。

作者介绍:小马君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现居美国,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

本文干货

第一部分:介绍不同年龄孩子的体能发展特点,按年龄给家长推荐在家就能进行的活动

第二部分:分享美国家庭当前非常流行的“全家体能训练”,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特别声明:由于我并非专业体育生,为保证文章的专业性,我特意采访了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美国德克萨斯州A&M大学体系)中的体育专业相关人士,并对NASPE (美国国家体育教育与运动组织)的推荐阅读材料进行了总结。

NASPE认为,孩子的体育时间每天应至少有30分钟由成人指导,1小时完全孩子主导;NASPE还根据不同年龄段,给出了相应的推荐活动。

0-3个月关键词

Tummy Time (肚子时间)

Tummy Time玩法一:把孩子放在你的肚子上,当他和你对视时,会努力抬起自己的头部。

孩子刚出生时,大部分的重量都分布在头部,因此0-3个月时最好的基础体能训练就是让孩子能够自主控制头部的力量,比如抬头。

这段时间,只要孩子醒着,就让他在你的肚子上玩或自己趴着。

“肚子时间”指的就是让他的肚子有充分着地时间,而不是“背部着地”的状态。

Tummy Time玩法二:把孩子放在小腿的位置,一方面大人自己可以做一些基础体能训练,同时也能帮助孩子自主控制头部的重量,对颈部进行训练。长时间的母子对视,孩子也能更加熟悉母亲从而更好地建立亲子关系。

3-6个月关键词:

抓取

与上一个阶段相比,孩子已经非常熟悉家人了。这个时候可以继续使用“肚子时间”帮助他们训练头部力量。同时让他们去做抓取、伸展,以及抬头的动作。

这阶段的宝宝对于不同材质的触感非常感兴趣。成人可以制作触摸板,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材质。

6-9个月关键词:

爬行

这个年龄段孩子对周围的很多事物都充满兴趣,可以在孩子周围不同距离处都放置一些他喜欢的东西,鼓励他尝试去取。只要东西足够有吸引力,他一定会使劲浑身解数挪过去。

9-12个月关键词:

推、爬

这个年龄段,孩子开始尝试走路,他们会踉踉跄跄地去推东西、也会试着直立行走。

9-12个月的宝宝会经常依靠着家具站立。

或者推着玩具、椅子之类的物件来走动。

成人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进行各种尝试,尽可能提供可以移动的工具来帮助他们实现“走路”的愿望。

12-18个月关键词:

有规则的运动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精力最旺盛,他们喜欢爬任何东西。因此特别提醒家长,一定复查家中的家具、家电是否固定牢靠。

这是发生在美国家庭中的惊险一幕,虽然最终有惊无险,但足以让每一位家长保持警惕。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在户外可以撒野式的蹦跑。与前面年龄阶段不同,这个年龄阶段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有成人指导的基础体能游戏。比如家长跟孩子一起玩老鹰抓小鸡;或者与孩子完成运动接力,接力过程中完成几个基础体能动作:快走、跳、原地转圈等。

18-24个月关键词:

平衡感

这个年龄段主要锻炼的是孩子的手脚协调、平衡能力。

家长可以用一些悬挂物装饰天花板,让孩子努力伸手去够天花板或者悬挂物。

还可以在地板上贴一条有颜色的胶带做成“独木桥”。

在“独木桥”游戏中,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过桥而不要掉下来。同时还可以增加难度,把一些大的软积木放在“独木桥”的一头,然后要求孩子把积木运到对岸,并且至少堆积到和自己一样的身高。同时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手部肌肉的抓取能力。

24-36个月关键词:

精细肌肉的训练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平衡类的活动难度需要进一步提升。比如让孩子在成人的监督下“倒走”,锻炼平衡感觉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对家长的信任。同时也可以要求孩子单脚跳过“独木桥”。

此外,精细肌肉的培养需要增加,鼓励孩子握蜡笔涂鸦、吃饭时用筷子、扣扣子、穿衣服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已经能独立完成大部分的基础体能动作了。

36个月以上关键词:

全家体能基础训练

摸爬滚打或者踢球、跳舞等专业性体育活动,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今天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全家总动员”式的Family Work Out(家庭式基础体能训练)。这些方法不需要任何器材,特别好玩,而且适合全家所有成员一同参与。

方式一:驮娃深蹲

让娃骑在大人脖子上,要求他们腰背挺直。娃的重量提高了家长深蹲的难度,同时娃也需要一定的手臂力量来保持身体挺直。

方式二:背娃俯卧撑

让娃骑坐在家长腰部,家长做俯卧撑。这个动作孩子比较喜欢,因为不需要他们做什么。家长相对“痛苦”,因为这样负重做俯卧撑非常吃力,孩子还可能捣乱,但很能增进亲子感情。

方式三:站立平衡

这个活动至少需要两个娃参与,家长保持平板支撑姿势不动。孩子在家长背上尝试站立。这对孩子的平衡感是非常大的考验,一般的孩子也会非常开心地去做这种平衡的尝试。

方式四:腿举熊娃

孩子双手撑住家长的双手寻找平衡,家长把孩子用腿往上蹬,几秒钟后再收腿。孩子会很喜欢这种“升降机”游戏。

方式五:扔娃深蹲

孩子会觉得特别好玩,但这对家长考验很大。因为孩子被抛掷的过程中手臂需要承受一部分的重量,增加深蹲的难度。这个体能主要是在训练家长,孩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的自然会很开心。

方式六:挂娃侧跨

孩子单手或双手挂在家长的脖子上,并尽力用双脚夹住家长。他们需要使出全身力气才能稳稳地“挂”在家长身上。同时家长“负重”侧跨时的移动也增加了孩子“挂”紧家长的难度。

方式七:钻洞爬行

家长需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高度,以便孩子能从身体下方爬过;家长还要在撑住身体的同时依次提腿。孩子转圈式的爬行需要他们全身的协调,并且根据家长的身体高度来做自己身体姿势的调整。

此外,对于上了小学之后的孩子来说,推荐另外三种家庭基础体能训练——

方式八:击掌俯卧撑

家长和孩子都用两个手肘来撑起身体,并且交换手臂进行击掌。可以孩子与家长一对或者孩子一对家长一对进行PK。

方式九: 扔腿

一方站立,另一方平躺,平躺者双手抱住站立者的双腿。当平躺者向上蹬腿时,站立者需要抓住他的双腿,使劲扔出去。这样的协作可以让站立者与平躺者都得到全身的锻炼。

方式十:抬后腿爬行

这是比较常见的训练项目,只是把身份换成了家长和孩子。图中显示的是一对孩子与一对家长进行比赛。这真是培养全家信任与协调能力的不二之选了。

今天一口气介绍了10个不用任何专业器材,全家都能用的基础体能训练方法。这个假期,窝在房里,做做这套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锻炼身体的“家庭式体能训练”,一定很爽!

相关文章
  • 坚持慢跑的好处到底有哪些?年纪越大也许越明显

    首先,跑步就是减肥。退休前G大哥就有点啤酒肚,虽然不是很大,但可以明显看出腹部堆积的脂肪。因为偏胖,所以他也患有轻度脂肪肝和高血脂。退休后,G大哥也是为了健康开始慢跑。他不追求速度,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放弃,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跑下去。就这样慢慢跑,每个月就是100多公里的跑量,持续了一年

  • 你爬楼梯吗?研究:每天爬楼梯,能降低心脏病风险,延长寿命

    想象一下,每天上下班、回家,或是去商场购物时,你是否经常选择那便捷却略显无聊的电梯,而忽略了旁边那座默默无闻的楼梯?嘿,别急着摇头,因为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可能会让你对那平凡的楼梯刮目相看。一项新研究竟然发现,每天爬爬楼梯,不仅能降低心脏病风险,还可能帮你延长寿命!别急着去爬楼梯,先听我慢慢道来,这

  • 从减肥的角度上来说,跑步和游泳哪个更好些?

    第一:游泳VS跑步游泳:有锻炼场地的限制。游泳是全身运动几乎能锻炼到全身的每一块肌肉,利于整体塑形。除了抽筋呛水的可能性,对身体没有损伤。游完泳一般会有强烈的饥饿感,需要控制食欲。跑步:没有锻炼场地壁垒,只要有一双跑鞋你随时随地都能跑。相对游泳来说跑步重点锻炼的是腿部肌肉,能够帮你重点塑造较好的腿型

  • 真的没想到,减肥“最”快的运动竟是骑车!

    姐妹们,我跟你们说,我发现了一个减肥的大秘诀——骑车!以前我为了减肥,尝试过各种方法,跑步跑得气喘吁吁,节食饿得头晕眼花,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直到有一天,我偶然骑上了自行车,才发现这居然是减肥的绝佳方式。起初我只是觉得骑车能看看风景,放松心情。但骑了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体重开始下降了。每次骑车,

  • 快走慢跑就能锻炼身体?这可能是最大的误区!

    你是否也曾听过这样的说法:“快走慢跑就能锻炼身体”?可你知道吗?这句话可能是中老年人最大的误区之一!许多人认为,只要每天坚持走路,就能保持健康,殊不知,这种观念背后隐藏着多少健康隐患!想象一下,早晨的公园里,老人们排着队,迈着轻快的步伐,满脸自信地说:“我在锻炼!”可实际上,他们的身体真的在受益吗?

  • 锻炼身体是慢跑的还是快走好

    在现代生活中,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多种多样的锻炼方式中,慢跑和快走因其实用、简便、门槛低的特点受到了大众的广泛欢迎。然而,面对这两种方式,很多人会有疑问:锻炼身体是慢跑好还是快走好?**一、慢跑的优势**首先,我们来看看慢跑。慢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