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是一个用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问题,但我会努力清晰的解释说明。
第一,为什么训练者需要一个训练计划?
我知道有些人喜欢根据自己的心情想练啥就练啥,或者什么动作感觉好就练什么,觉得训练计划是一个束缚。这种做法我不能说它错,但长期这么练一定没办法获得最大的进步。因为人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能躺着绝不坐着、或者就想吃好吃的,甜的油炸的这类,训练也是一样,训练的内容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或者说非常自信的,因此长此以往会导致自己的薄弱环节永远得不到充分训练,而自己有优势的部位又会过度发展,相对比之下缺点就会过分突出。这是没有训练计划带来的问题。

因此,训练计划的存在一是给训练者一个大致的训练方向,二是让训练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短板、能均衡的发展自己的身体。
既然训练计划提供的是一个训练方向,那么本质上它就是一个中长期的规划。既然是中长期,就不是只用一周或者三五周的安排。有人可能会担忧,如果长期使用一个训练安排,会不会肌肉后期就不能进步了。对于这个疑问,2022年有一个论文就研究了固定训练计划和变动训练计划对训练者肌肥大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训练总量一致的情况下,经过12个星期后,固定计划和变动训练计划对被试的肌肉横截面积、卫星细胞数量和肌核数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这个实验结果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即便在中期按照一个固定计划进行训练,也并没有出现增长的停滞,而反过来,按照变动计划训练也没有获得比固定计划更好的效果。

那这个实验的意思是说固定计划或者变动计划想怎么练都可以吗?是也不是。训练是件非常具有个性化的事情,训练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执行固定计划和变动计划,但有一个最大的前提,就是训练者必须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想要提高臂围吗?如果是的话,可以进行二三头的固定动作训练,也可以杠铃弯举、器械弯举等不同交替做,但需要定期增加训练强度或者增加组容量。但如果你这周做做哑铃弯举、下周去练练街健、第三周再去练练CF,这种练法,完全没有针对性,连计划都算不上,更别谈进步了。
总结一下,训练计划是为了实现阶段性目标的特定安排,需要有针对性,要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比如提高某块肌肉或者改善动作技术等。训练计划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小幅变化,比如动作的更换,例如直腿硬拉可以和罗马尼亚硬拉相互替换,或者说组间歇可以从1分钟延长到2、3分钟等,但一定不会是大的变动。最后,无论是神经系统还是肌肉系统,都需要至少一定的时间才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个时间短则3个月、长则半年一年或者更长。新手训练者按照一个计划练3个月可能会出现非常飞速的进步,而对于练了很多年的老练家子来说,想要获得一点进步,时间都是要以年为单位的。但不管是什么水平的训练者,短期内改变训练计划,可能会让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