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晚间锻炼最佳时间(晚上这个时段运动,不仅助眠还扛饿)

如今很多人有一颗想运动的心,但无奈从早到晚,很难空出一段完整的时间来锻炼。有人担心晚上运动太兴奋睡不着,甚至有说法称晚上锻炼等于慢性自杀……

然而,据瑞士科学期刊《运动医学》刊登一项研究,晚上运动不仅不会损害睡眠质量,还能增加深度睡眠时长。

晚上运动助眠还扛饿

瑞士体育类顶级科学期刊《运动医学》(sports medicine)刊登一项研究:晚上适量运动基本不会对于睡眠造成负面影响,还有一定改善睡眠的作用。

研究人员分析11717篇文献,最终筛选出23篇真正有价值的论文,并对其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得出结论:在睡前进行耐力跑或自行车骑行等适度运动,不会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会增加深度睡眠的时间。

研究人员发现,连续几个晚上做运动的测试者,他们21.2%的睡眠时间是在深度睡眠中;如果有一个晚上不锻炼,深度睡眠则降至19.9%。

具体晚上几点运动最合适呢?

澳洲查尔斯史都华大学做了一个实验发现,在傍晚进行30分钟运动不仅不影响睡眠,还能减轻饥饿感。

研究人员对11名参与者进行了3次测试,分别测试他们在早上(6~7点)、下午(2~4点)和晚上(7~9点)运动后睡眠和食欲的状态。

研究人员发现,晚上7~9点运动,不仅对睡眠没有不利影响,测试者血中胃饥饿素浓度也较低。研究同时强调,短期单次运动可能与饥饿感降低无关,但晚间7~9点运动并没有损害睡眠质量。

运动能抵消睡不好伤害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睡眠质量,还能减缓睡不好给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运动量达到或超过推荐量,可能会抵消睡眠质量差对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

研究结果显示,睡眠质量最差和锻炼最少的人死于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的风险最大。研究人员据此认为,这两种活动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

为更深层次探究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取了参与英国生物库研究的志愿者的健康信息。他们利用这些数据,对参与者每周正常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观测。

世卫组织运动指南提示,每周最佳运动量是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或超过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根据不同身体活动强度,参与者被分为三组:高强度组、中等强度组和低强度组;然后根据睡眠类型、睡眠时间、失眠、打鼾和白天嗜睡情况,研究人员又对他们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

经过11年的跟踪监测发现,没有中度以上体育活动且睡眠不好的人,比那些体力活动较多、同时睡眠得分较高的人,全因死亡的风险要高出57%。并且这些人死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肺癌的风险也高出很多。令人欣喜的是,对于那些睡眠得分不高、但体力活动得分较高的人来说,这种风险几乎消失了。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身体活动水平达到或超过世卫组织推荐的运动量,或可消除睡眠质量差带来的伤害。”

五张运动方适用不同人群

长期坚持适度运动具有控体重、改善睡眠、提升身体机能、延年益寿等多种好处。

力量锻炼

控体重

说到减重,不少人认为多动就行,其实不然。科学的减重,运动虽是首选,但关键看怎么动。苟波说,力量训练是减重的最佳方法。

力量训练能增强肌肉,肌肉发达,基础代谢率随之提高。

基础代谢率是指一个人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身体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热量需要消耗的卡路里数,如果一个人的基础代谢率是1000大卡,那么就算他一整天都不动,都会消耗掉1000大卡。举重、举杠铃等都是比较简单的力量训练。

美国心脏病协会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星期至少做2次、每次30~45分钟的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还可以搭配一些食物,这不仅能提供运动时必要的营养和帮助身体恢复,而且可以降低肌肉痉挛的危险。苟波建议,运动前不妨吃些杏仁、香蕉、全麦面包、酸奶、苹果等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

提醒:力量训练也要有个度,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不适宜大运动量的力量训练。

竞争性运动

睡得香

睡眠是大脑皮质细胞的保护性机制,也就是说,神经“累了”,就需要转换性休息。“刺激”神经转换的关键就是运动。

陆一帆表示,适宜的运动能让人睡得更香,特别是竞争性运动,这些运动会使人产生疲劳感,并能使神经兴奋与抑制过程交替进行,从而有助于睡眠。

提醒:运动强度要把握好,体力好的人,每天可做2小时左右的运动;体力一般者安排45分钟即可。

碎片化锻炼

强心脑

很多人忙于工作没时间运动,其中大部分工作都离不开“久坐”。世界卫生组织行为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久坐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

苟波建议,不妨将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利用好,试试每天5~7分钟的碎片化运动,会让身体找回“活力”。如俯卧撑、深蹲起、原地高抬腿、前弓步等都是很好地选择,每次做1~2组每组20~30次。

这些碎片化运动不仅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还能刺激大脑,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后,效率会更高。

提醒:初次做这些运动的和中老年人可以循序渐进地来,不要一口气就做20~30个,以免运动过量发生意外。

有氧运动

照亮心情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一项研究显示,有氧运动能提升人的情绪,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从而捍卫健康。

技巧性运动

提升灵活性

有统计显示,跌倒已成为导致老年人失能的头号“杀手”。防止跌倒,反应、平衡协调能力十分重要。陆一帆认为,一些技巧性运动不仅可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还能起到提高平衡感、反应水平和协调性等作用,让老人远离跌倒。

小球运动练反应

反应能力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身体对大脑命令的反应。小球运动对抗相对弱,但节奏快,要求手脑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经常参与可提升反应速度。羽毛球、乒乓球都是不错的选择。

跳舞练平衡协调能力

眼下流行的广场舞,手脚随着音乐的律动一起“摇摆”,是平衡协调的综合“演绎”。此外,日常做单腿站立也可达到同样效果:做这个动作的时,周边一定要有一个支持物,万一站不稳可以扶一下,避免摔跤。

还可以练习重心转移,先将重心转移到左边,过一会儿恢复直立,再把重心转移到右边,有利于步态协调平衡。

相关文章
  • 坚持慢跑的好处到底有哪些?年纪越大也许越明显

    首先,跑步就是减肥。退休前G大哥就有点啤酒肚,虽然不是很大,但可以明显看出腹部堆积的脂肪。因为偏胖,所以他也患有轻度脂肪肝和高血脂。退休后,G大哥也是为了健康开始慢跑。他不追求速度,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放弃,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跑下去。就这样慢慢跑,每个月就是100多公里的跑量,持续了一年

  • 你爬楼梯吗?研究:每天爬楼梯,能降低心脏病风险,延长寿命

    想象一下,每天上下班、回家,或是去商场购物时,你是否经常选择那便捷却略显无聊的电梯,而忽略了旁边那座默默无闻的楼梯?嘿,别急着摇头,因为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可能会让你对那平凡的楼梯刮目相看。一项新研究竟然发现,每天爬爬楼梯,不仅能降低心脏病风险,还可能帮你延长寿命!别急着去爬楼梯,先听我慢慢道来,这

  • 从减肥的角度上来说,跑步和游泳哪个更好些?

    第一:游泳VS跑步游泳:有锻炼场地的限制。游泳是全身运动几乎能锻炼到全身的每一块肌肉,利于整体塑形。除了抽筋呛水的可能性,对身体没有损伤。游完泳一般会有强烈的饥饿感,需要控制食欲。跑步:没有锻炼场地壁垒,只要有一双跑鞋你随时随地都能跑。相对游泳来说跑步重点锻炼的是腿部肌肉,能够帮你重点塑造较好的腿型

  • 真的没想到,减肥“最”快的运动竟是骑车!

    姐妹们,我跟你们说,我发现了一个减肥的大秘诀——骑车!以前我为了减肥,尝试过各种方法,跑步跑得气喘吁吁,节食饿得头晕眼花,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直到有一天,我偶然骑上了自行车,才发现这居然是减肥的绝佳方式。起初我只是觉得骑车能看看风景,放松心情。但骑了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体重开始下降了。每次骑车,

  • 快走慢跑就能锻炼身体?这可能是最大的误区!

    你是否也曾听过这样的说法:“快走慢跑就能锻炼身体”?可你知道吗?这句话可能是中老年人最大的误区之一!许多人认为,只要每天坚持走路,就能保持健康,殊不知,这种观念背后隐藏着多少健康隐患!想象一下,早晨的公园里,老人们排着队,迈着轻快的步伐,满脸自信地说:“我在锻炼!”可实际上,他们的身体真的在受益吗?

  • 锻炼身体是慢跑的还是快走好

    在现代生活中,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多种多样的锻炼方式中,慢跑和快走因其实用、简便、门槛低的特点受到了大众的广泛欢迎。然而,面对这两种方式,很多人会有疑问:锻炼身体是慢跑好还是快走好?**一、慢跑的优势**首先,我们来看看慢跑。慢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