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怎么在50岁时拥有30岁的身材?6个力量动作锻炼肌肉,抵抗衰老

怎么才能抵抗衰老速度,让你在50岁后依然保持30岁的活力跟状态呢?

50岁属于中年状态,这个年纪的人身体素质往往大不如前,体能耐力比较差,身材也是容易发胖的。但是,也有少部分人50岁后却活得跟30多岁的人一样精力旺盛,保持了苗条体态,看起来十分显年轻。

想要拥有这样的冻龄状态,其实,这都源于平时的生活习惯跟饮食作息。有的人饮食比较健康,有的人平时坚持健身锻炼,有的人平时比较乐观,心态比较好,这些都有助于减缓身体老化,保持年轻的状态。

如果你想要在50岁的时候活得像30岁一样,那么一定要趁早养成一些自律、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不是每天熬夜、吃垃圾食品、喝酒聚餐,久坐不动。

养成健身锻炼的习惯也是减缓肌肉流失,保持苗条身材的重要方法。30岁后的人,身体肌肉会逐渐退化流失,以每年1%的速度退化,力量也会开始流失。

肌肉是身体宝贵的组织,肌肉含量高的人意味着热量消耗值比普通人更高,身体不容易堆积脂肪,身材也不容易发胖。

而坚持抗阻力训练可以锻炼肌肉,预防肌肉流失,让你紧致的肌肤,提升身体的基础代谢值,让你拥有相对年轻的状态。

身体是我们的第二张脸,如果50岁后身材不发胖,还拥有一副出色的身材曲线,那么一定会吸引很多回头率,你也会保持更加自信的状态。

因此,我们平时健身一定要重视力量训练。那么,力量训练从何入手,你知道吗?

如果你没有去健身房,在家锻炼,你完全可以从自重训练开始,从深蹲、俯卧撑、弓步蹲、山羊挺身等复合动作入手,熟悉动作标准,感受目标肌群的受力,这样才能提升增肌塑形效果。

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们的肌肉力量会有所提升,可以适应更大强度的健身训练。这个时候可以进行哑铃负重训练,提升训练难度,可以进一步提升肌肉维度,避免健身陷入瓶颈期。

下面分享一组哑铃锻炼身体的复合动作,每周2-3次训练,可以让你慢慢养成易瘦体质,保持相对年轻的身体状态。

动作一:深蹲+复合推举

动作二:罗马尼亚硬拉+哑铃提拉

动作三:俯身对握哑铃划船+开肘划船

动作四:深蹲波比+弯举

动作五:俯撑划船

动作六:弓步转体

建议:每个动作进行4组,每组10-15次。

另外,身材肥胖的人,除了力量训练外,每周还要安排3-5次有氧运动进行刷脂,这样才能快速降低体脂率,让肌肉线条更快凸显出来。

相关文章
  • 跑步治愈情绪

    跑步,是最接近本能的运动。当我们遇到危险时,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跑”!现代人有很多疾病,其中致病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缺乏运动!特别是缺乏跑步这项运动!——没有什么比跑步更治愈了!一、人类为什么需要奔跑?难道跑仅仅是人类的应激反应?应该不全是。人类越进化越高级,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去进化。跑步对人

  • 跑步,很多人说痛苦,为何跑者这么着迷?

    跑步,很多人都觉得痛苦,唯独跑者着迷其中……不怎么跑步的人,跑步仅有的记忆可能就是上学的时候,体重800米或者1000米,只记得气喘吁吁,想要早点结束。刚刚开始跑步的人,往往也觉得跑步很痛苦,呼吸急促,腿脚沉重,甚至还会出现岔气,腿部酸疼好几天……以至于很多人可能刚刚开始,就放弃了。而如果你能坚持跑

  • 跑步上气不接下气,很难坚持?学会这几个小技巧,让跑步更轻松

    很多人都喜欢跑步,作为日常运动,跑步有许多其他运动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它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例如很多人会觉得跑步无聊、掌握不到呼吸节奏,跑步后又喘又累。今天分享几个有关跑步的小技巧,让你更加热爱跑步!1.适度让自己分心不像其他有氧运动,重复性地迈开步伐奔跑,很容易让人感到无聊,特别是跑累之后更容易产生想

  • 跑步中的呼吸困难解决之道:初学者的科学指南

    跑步是一项受欢迎的有氧运动,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呼吸困难可能成为挑战。无论是喘不过气还是感到窒息,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跑步体验。幸运的是,通过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初学者可以克服呼吸困难,享受跑步的乐趣。本文将为初学者提供一些科学指南,帮助他们解决跑步中的呼吸困难问题。1. 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姿势

  • 送给被跑步岔气困扰的你

    常在道上跑,哪能不“受伤”?跑者们风雨无阻这些年,从水泡到黑脚趾,从抽筋到拉伤,从崴到脚到膝盖疼,大大小小的伤病都尝了个遍。当然,也免不了有过几次跑步岔气的经历。开开心心跑到一半,胸腔以下的下腹部(一般来说都发生在左右两侧,肋骨两边的位置)突然开始隐隐作痛,而且感觉还伴随着肌肉痉挛的情况——不用说,

  • 运动时的呼吸频率,与心率有什么关系?

    # 心率与呼吸运动不只是四肢的活动,我们的全身器官都需要参与进来,特别是心脏与肺部——简单来说,呼吸的过程会进行能量交换,并通过心脏跳动由血液将能量输送至全身。通过兼容的 Garmin 设备您可观测日常24小时的呼吸频率及心率状况;配合心率带,还能查看运动期间的呼吸频率数据。大多数人都熟悉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