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锻炼身体的最佳方式(各年龄段的最佳运动方式,看看哪种运动最适合现在的你)

“生命在于运动”,所有人都清楚运动的重要性。但在这个人人都高喊“躺平”的年代,似乎真的有不少人彻底“躺平”了。

截止2021年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1平方米,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仅为37.2%。或许是工作和学习太过繁忙,又或者是被其他事情分了心,大家的运动量也越来越少了。

而这种运动量减少的趋势现在已经呈现全球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80%的在校青少年未达到建议运动量。那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运动量很高吗?事实上,只要每周能够有150-30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就已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了。

显然,缺乏运动似乎是全世界的国民都存在的普遍状况。但长期缺乏运动的危害,你真的了解吗?

不过,对于那些长期缺乏运动的“躺平一族”来说,有时却也会“良心发现”,制定一些健身计划并付诸实践。

但这不运动不要紧,肌肉位伤、膝盖疼痛是常有的事。除了可能因运动方式不当而受伤外,许多人也因为不知道该进行何种运动而始终停留在“想运动却不运动”的尴尬阶段,导致健身计划制定多时却仍未实施。那么,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又该进行哪些锻炼?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篇文章将做详细解答。

一、 长期不运动的危害,可能要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消化不良

长期缺乏运动,胃肠道的正常蠕动也会受到影响。胃肠动力不足,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一系列消化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同时,当胃肠道动力不足时,便秘问题也可能随之而来。对于很多人来说,便秘只是偶发的健康问题,但便秘的危害可不小。由于体内的毒素不能被及时排出,便秘者的肤质会变差,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更有一些老年人因为排便时过于用力,导致血管破裂,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另外,有研究指出,长期从事轻体力劳动者患上直肠癌的几率明显更高。就是因为长期缺乏运动导致的胃肠蠕动缓慢,有害物质不能被及时排出体外。

心肺能力下降

有些人由于长期缺乏运动,稍微爬个楼梯或者从事轻微体力活动,就上气不接下气,这正是心肺能力下降的典型表现。

对于心肺功能较差者,常会有心慌、气短、胸闷、头晕等症状。但需要知道,心肺功能人体整体健康直接挂钩。若是心肺功能欠佳,就会导致血液循环效率降低,人体各脏器都会因缺氧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更易肥胖

减肥向来提倡“吃动平衡”,而当人体长期缺乏运动时,能量消耗减少,代谢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这样一来,即便吃进去的食物总量没有变化,但消耗的能量减少,肥胖也就会随之而来。

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观,它还是各类慢性疾病发生的“温床”。很多肥胖者都容易患上代谢综合征,产生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高血脂、糖尿病也就会随之而来。

影响个人形象

每个人都希望以最好的形象示人,但如果你长期缺乏运动,那你的形象将在人群中一落千丈。

首先,你的皮肤会变差。运动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最好方式,若是长期不进行运动,人体的新陈代谢效率自然也就会随之下降。这样一来,一些代谢废物毒素的排出受到影响,就容易在人体内堆积,导致痘痘、痤疮、肤色暗沉等一系列皮肤问题的发生。

没人希望自己一开口就搞得对方直皱眉头,但口臭就有这样的能力。当一些毒素的排出受到影响时,也很容易发生口臭。

最后,长期缺乏运动者,也很难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 不同年龄运动对照表出炉,来看看你适合哪种运动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朋友都有了想要进行运动的冲动。但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来说,所适合的运动是不同的。

3-6岁

这一时期的人群以促进身体协调和平衡性的运动为主,一些技巧性的运动是再适合不过的。舞蹈、跳绳、体操、乒乓球、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运动旨在使孩子的全身都能够得到锻炼,并提高孩子的平衡性、身体协调能力。

6-12岁

这一时期的人群可以追求更加多样化的运动。由于心肺能力的发展以及骨骼肌肉的发育,这一时期的孩子可以胜任更多运动,多括各类有氧运动剧烈运动。羽毛球、足球、游泳、慢跑等运动都可尝试。

但需要注意,这一时期的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在进行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运动的强度与负荷,切忌过量运动,导致韧带和骨骼的发育受到影响。

12-18岁

这一阶段的人群更适合进行敏捷型、技巧型的运动。由于这一时期是生长的关键阶段,过高强度的运动会影响到骨骼发育,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这里推荐篮球、乒乓球、轮滑、网球等运动,一些高强度运动登山、马拉松等并不建议过早尝试。

18-30岁

这一时期,运动核心在于增强力量与耐力。这一时期人体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都处在巅峰时期。此时可延续先前的运动爱好,尝试更多样的运动,短跑、游泳、潜水、登山、马拉松、骑行等都在可选择之列。

30-40岁

30岁开始,肌肉力量就开始逐步下降,身体机能也与年轻时有所差距。再加上工作压力的增大,运动强度应该适度降低,可增加竞技性与趣味性,缓解身心压力。推荐篮球、排球、竞走等运动,既能缓解压力,又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40-50岁

人到中年,代谢能力降低,腰间、下腹多出一些赘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并且此时的肌肉力量身体机能也开始大幅度下降。此时以维持运动习惯为主,运动强度可适当降低,或者将原先的运动量进行拆分。

这一时期,健步走、静蹲、游泳等运动都可选择,以达到预防肥胖、维持心肺功能的目的。

50-60岁

到了50岁,每10年肌肉力量就会下降12%-14%,身体机能也大不如从前。这一时期的运动旨在保持身体健康,避免肌肉萎缩和心肺功能的严重下滑。太极、慢跑、乒乓球等运动都可选择,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并避免运动强度过高、负荷过大。

65岁以上

这一阶段的人群以延缓身体机能下降的运动为主,但也要注意运动的强度。正所谓“生命不息,运动不止”。但由于身体机能的严重下降,高负荷的运动已经不在可选之列。对于这一时期的老年朋友来说,打打太极、散散步、做做操都很好,但也要注意量力而行。

三、 运动虽对身体有益,但也要注意这些

虽然运动对于身体有许多益处,但一些运动的注意事项也不能忘记,否则运动损伤就可能随之而来。

(1) 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

没有任何人的运动计划可以完全照搬别人,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那什么样的运动计划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这里要从年龄、性别、体脂率、心率最大摄氧量等多项指标入手,找到最适当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强度。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体脂率过高,属于大体重者,那跑步这项运动就不在你的可选择之列了。因为你的下肢负担本就过大,如果再进行跑步等增加下肢负担的运动,发生膝关节损伤肌肉损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最大摄氧量心率都是衡量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最大摄氧量越高,就说明心肺功能越好;而心率有助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可以静息心率最大心率作参考。

(2) 做好运动前的热身

运动前的热身以让身体提前适应运动状态,避免一系列运动损伤的发生,增强运动效果,还能够让身体更快地进入燃脂状态。

(3) 选好运动场所

很多人喜欢夜跑,因为这样更加自由,而且空气中的含氧量也会比早上更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场所的挑选决定着运动过程是否足够安全。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身边若没有陪同人员,风险系数将会直线上升。

总结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在今天也仍不过时。而现如今,不少人的运动量都未达标。若长期缺乏运动,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心肺能力下降等问题,肥胖与一系列慢性疾病也都会随之而来。

但不同年龄进行的运动是有讲究的,什么年龄就做什么运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运动效果,并大幅降低运动损伤的可能。

相关文章
  • 不是运动越多瘦得越快,过量运动反而不利于减脂

    在这个追求健康和美丽的时代,减脂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热门话题。运动无疑是减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你是否发现,有的人运动量很大,但却瘦得很慢?其实,这都是因为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过量运动!一、运动与减脂:有量才有质,不可过量01.减脂的核心在于热量摄入需<消耗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减脂的核心其

  • 营养恢复可消除长跑中的运动性疲劳,你知道?

    长跑项目的特点就是强度小 ,持续时间长,能量消耗大,在训练及比赛中极易产生疲劳,所以营养及时合理的补充就对体能的恢复变得极为重要,就疲劳的产生及营养的补充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长跑运动训练质量及运动水平。 随着科技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作用的不断加深对于运动员的恢复的科技手段也不断的变化,营养这一环节也一

  • 跑步时抽筋怎么办?教你如何应对和预防

    抽筋,是马拉松跑者参赛时常见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许多初跑者频繁遇到的烦恼,我们该如何应对?Contents① 抽筋是什么?② 为什么会抽筋?③ 跑马拉松时抽筋怎么办?④ 如何预防抽筋?Chapter 1抽筋是什么?肌肉抽筋 (muscle cramps):局部肌肉强烈而持续的收缩无法自动缓解,常伴有

  • 为何坚持跑步,身体越跑越年轻,可脸却感觉变老了

    在全民健身这个大浪潮中,跑步已经成为了一部分现在人日常运动的首选,很多人也因为跑步改变了身材,获得的健康的身体。跑步不仅能够帮助提升心肺功能,增强人体的肌肉力量,同时还能够帮助控制体重,提高心理健康。然而有的朋友会问了,为什么跑步越久发现身体变得越来越年轻,但是脸却变得越来越老了呢?这是一个大家普遍

  • 跑步擦汗有技巧,跑者蛮力使不得

    跑步处处是学问,要想跑得好,我们必须要留心,从热身开始,再到拉伸结束,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跑步过程,这两者中间发生的事情是需要我们打磨一下细节的,这也是很多人最容易忽略的,毕竟一些人总认为跑步就是简单的迈开腿,但跑步怎么穿,如何补给的问题却从来都不考虑,因此和别人跑同样的距离,她们总是跑得更累,其实只要

  • 登山运动必知的健康步法 运动后如何补水

    登山运动不同于一般的健身活动,掌握一定的步法和技巧,不仅可以减少运动损伤,而且健身效果也能事半功倍。登山运动必知的健康步法1、上坡步法在上坡起步时,一定要放慢脚步,要遵循吸一口气、踏一步,接着吐一口气,再踏出一步的法则上攀;倘若依此法上攀陡坡数步,便感到喘不过气来,则应将步伐缩短,然后继续遵照上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