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居家久了,如何恢复跑步状态?试试日本的“超慢跑”吧


最近,不少跑者都开足马力奔跑,结果却发现——在居家一段时间后,原本的跑量、配速、最大摄氧量都无法快速找回。

事实上,两个多月没有持续常规训练并且累积训练里程,即便在家中坚持一定量的有氧运动,身体也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恢复到原本的状态,而如何“平稳、健康并且迅速”地完成这个过渡期,是一门大学问。

近几年越来越受到日本跑者追捧的“超慢跑”,其实就是长时间没有训练后进行恢复,甚至提升跑步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何为“超慢跑”?

在介绍如何进行“超慢跑”之前,有必要普及一下“超慢跑”的历史。

超慢跑这个概念其实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只是在2009年在日本被再次提出,才又一次风靡开来。

慢跑原本就是“慢速跑步”的意思,在田径赛中,是指练习、比赛前慢速跑步的暖身运动。而在“慢跑”前面,刻意再加上“超”来形容,正是因为它对跑者的速度有特别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跑者在训练时会一点点增加自己的配速,即使是轻松慢跑,也会保持在一个相对较快的配速。相较之下,超慢跑是用所谓“非常、非常缓慢”的速度在跑步。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速度才算是“超慢跑”呢?其实这并没有苛刻的要求。从事了20年超慢跑研究的福冈大学运动科学教授田中宏晓表示,“超慢跑的速度甚至可以慢到被快步走的上班族超越,这就是超慢跑。”

如果这样的表述还是太过于抽象,那么再换种说法——一般跑步时,中高强度的状态是跑者的呼吸比较急促,而且想要说话时不是很轻松。而超慢跑则是,能保持面带笑容哼歌,甚至边聊天边跑步的速度。

除了速度,超慢跑对于姿势也有要求,因为它和平常的跑步姿势有所不同。

据田中宏晓解释,想像自己是木偶被线拉着,挺直身体但不要用力;利用手肘的力量,将手臂往后摆动;稍微抬起下巴,直视前方,视线自然往前看;骨盆上方略微往前挺,尽量抬腿。

“超慢跑”适合所有人

美国路跑者协会曾经做过的一项关于“哪几类人跑步容易受伤或者有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不运动、常年生活作息紊乱、长期酗酒,以及大重量的人,都不太适合从一开始就利用跑步来健身。

田中宏晓教授则强调,“超慢跑”恰好就能为这些跑者填补从长时间不运动到运动之间的空缺。

“若是真的大体重者,平日没有运动的习惯,那么建议还是先从快走或者超慢跑开始适应,这样会在很大程度减小对膝盖的伤害。”

田中宏晓教授说,“如果是长时间停训的跑者,同样应该从超慢跑进行恢复。”

当然,不只是初跑者或者长时间没有运动的跑者,一些资深跑者也适合以“超慢跑”作为交叉训练或者是休息时的补充练习,甚至有可能对自己的成绩提高有不小的帮助。

田中宏晓教授曾对不少跑者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在普通的跑步训练中加入“超慢跑”训练,反而提升了自己的成绩,有实验者甚至提升了超过半个小时的成绩。

为什么“超慢跑”有效果?

其实用一句马拉松圈子里的俗话就能解释,那就是“35公里撞墙期”的说法。

有些跑者在跑马拉松的时候,明明跑步状况不错,但一到35公里左右的距离时,速度突然急剧减缓,很多人因此无法再继续跑。

这个情况是因为跑者能量用尽,前半段的路程跑得太快,造成供给身体运动能量的糖类不足,以至于无法继续跑下去。

一般人都会认为,想要克服“35公里撞墙期”得到亮眼的成绩,就必须经由大量且辛苦的训练甚至增加训练里程来提升“持久力”。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跑马拉松的重点是如何分配“供给能量的糖类”能够保持到最后。

田中宏晓教授解释,人体除了糖类,脂肪也能够供给能量,而当身体从事激烈运动时,会更多使用糖类;从事缓和运动的时候,则会更多使用脂肪。利用这样的机制,就能够让身体主要消耗脂肪,将糖类保留到最后。

正因如此,“超慢跑”的训练和跑法可以帮助不少跑者提高自己的成绩。

“超慢跑”效果更胜健步走

除了跑步,健步走也算是这几年的一种运动潮流,特别是当不少APP软件开始风靡“运动步数”的时候。然而,和健走速度差不多的超慢跑,可以比健步走多消耗约两倍的能量。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田中宏晓教授表示,这是因为使用的肌肉不同,超慢跑即便速度再慢,每一步都必须确实抬起大腿,此时使用到臀部、大腿前面的肌肉,还有从脊椎骨延伸到大腿骨,连接上半身与下半身称为髂腰肌的肌肉。不管是哪一个,都是身体的大块肌肉。

《英国医学期刊》的一项研究也显示,想要健康长寿,除了去除多余脂肪,提高持久力的来源——最大氧气摄取量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想要提高最大氧气摄取量,心脏承受负荷的能力则是关键因素。

除了体能稍差的人,日常的健走难以达到这个负荷量。而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健走,负荷会愈来愈弱,运动效果自然会开始降低。

不仅如此,如果想要提高健步走的配速,那么就会强制增加走路的步伐,反而造成身体的负担。而超慢跑就避免了这个缺点。

相关文章
  • 跑步怎么补盐?先要学会判断自己的出汗特点!

    大家都知道跑步就会出汗,而汗是咸咸的,那是因为随着汗水,体内的盐分也一起排出来了。如果不及时适当补充盐分的话,体内缺盐会导致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但盐分也不是多多益善,摄入盐分过多,也会导致高血压、心脏

  • 做运动过程中,出汗越多,效果越好?

    夏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很多人开始选择户外运动,其中跑步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一种运动方式。不少人选择跑步的目的是为了瘦身减肥。然而,一直以来有一个错误观念,即认为运动出汗越多,就能越快消耗脂肪,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但是,这个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跑步出汗多不代表减肥效果好。汗液主要由水分、电解质和少量的代谢

  • 跑步出汗好处多多,防癌,不靠谱也靠谱!

    跑步出汗,可以刺激大脑内啡呔的产生,继而改变你的心情,控制情绪波动。注意这里说的是跑步出汗或运动出汗~为什么强调这个前提,我们接着往下看。有很多人认为出汗可以排毒、防癌,其实并不是这样。确实有研究表明,砷、镉、铅、汞等重金属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汗液的99%以上是水,不到1%的

  • 跑步五分钟,出汗两小时?你必须知道运动出汗的真相!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是手机中的战斗机。跑步五分钟,出汗两小时,小心你身体宕机。运动中不管是主动或者被动出汗过多,都要小心。(“主动”可理解成虚汗多,“被动”多是自己作)还是我那个不省心的朋友迷妹,她昨晚兴奋地告诉我,在肚子上裹一层保鲜膜跑,出汗多,减肥快。果然, 跑完一上称,轻了2斤。听完好想

  • 夏季跑步大量出汗,容易缺铁,这个补铁的好方法建议收藏

    夏季跑步,汗水淋漓,你是否担心过身体的铁元素悄悄流失?缺铁,这个听起来并不严重的问题,实际上可能会对你的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夏季跑步与补铁的那些事儿;跑步出汗,真的会导致缺铁吗?跑步时大量出汗,确实可能导致铁的流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跑步者都会缺铁;缺铁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

  • 夏日跑步出汗多?掌握这些技巧,远离湿身尴尬!

    常言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知不觉,三伏天已经悄悄来临,明天就是初伏第一天了,自从到了夏天,很多跑者都降低了跑步的频率,当然也有很多跑者在炎热的夏天依旧练的飞起,丝毫不减懈怠!在夏天跑步时,很多跑者可能都有同样的烦恼,那就是出汗多,不说跑步了,就是在外面走走可能就出一身汗,更别说跑步了,汗流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