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锻炼小臂内侧抽筋(运动经常抽筋怎么办?)

每个人都可能有抽筋的经验,抽筋发生的时候真的是好不舒服,但抽筋到底要怎么解决?让我们先来了解抽筋的原因。

抽筋的原因

当发生抽筋时,肌肉会产生不自主的收缩,有时候会持续几秒,有时候则会达数分钟,会觉得肌肉变得很紧绷僵硬,通常也会伴随强烈的疼痛感。

常见的原因包括: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肌肉过度疲劳、血液循环不良、姿势固定太久、身体处于脱水状态、体内电解质失衡或是神经损伤。

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充分,肌肉突然从静止状态转到运动状态,一时不能适应,发生挛缩,即抽筋。

肌肉过度疲劳:运动消耗肝糖做为能量来源,当肝糖消耗过快,导致肌肉缺乏能量,就容易造成抽筋。或当身体支撑系统不够稳。

例如脊柱侧弯或是姿势不良,也可能让局部肌肉承受过多压力导致疲劳,久了可能会抽筋。

血液循环不良:低温会使得血液循环变差,所以半夜棉被没盖好或是冷气、电风扇直吹脚都会增加抽筋的可能。

姿势固定太久:原因跟前者雷同,维持同一个姿势太久,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良和肌肉疲劳,因而导致抽筋。

身体处于脱水状态:有些老人家水喝太少,却喝太多利尿的茶,也可能在半夜因为身体相对脱水或电解质失衡而抽筋。

体内电解质失衡:可能发生在大量出汗、饮食失衡时,当矿物质失衡或产生大量变化,或饮食中缺乏钾、钙、镁,又如有些药物,如利尿剂容易造成钾的流失。

病人进行酒精戒断跟突然停用一些镇静安眠的药物,可能会使得原本安定的神经变兴奋,都可能会造成抽筋。当身体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异常时,也可能导致电解质代谢异常引发抽筋。

神经损伤病变:坐骨神经痛、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损伤,也会因为神经传导异常,一直放出错误的神经讯号让肌肉收缩,造成抽筋。

其他原因:另外,当我们骨折时,身体会自然有保护机制,附近的肌肉会强制收缩,一方面是痛觉兴奋对肌肉造成刺激。

另一方面则是身体为了维持骨折位置的稳定,自然形成的保护机制,而产生抽筋的状况。其他的还有包括环境的改变、运动负荷过大、心理因素等。

抽筋好发部位抽筋常好发于腿部与足部,尤其是小腿的腓肠肌、脚掌与脚趾部位。若是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或腘肌(大腿后侧肌)发生抽筋,其疼痛与持续程度,通常会比足部来得严重。

抽筋好发族群与时机

常激烈运动者:容易因肌肉过度疲劳或电解质失衡造成。例如马拉松选手没有适时补充热量,肌肉过度疲劳又能量不足可能会导致抽筋;又或者是运动时大量出汗,身体一下子流失太多水分与电解质,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也可能诱发抽筋。

久坐者:可能会因为坐太久,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佳,导致抽筋。

老人家:老人家血液循环较差,或是水喝太少、利尿的茶却喝太多,也可能在半夜因为身体相对脱水或电解质失衡而抽筋。

怀孕妇女:孕妇可能会因为身体内的体液总容积变多,以及孕期中的荷尔蒙变化,会让身体对钙的需求增加,这些可能都会导致体液内的电解质不平衡。多了胎儿的负荷,导致下半身循环变差,也可能会导致抽筋。

半夜睡觉时:低温会使得血液循环变差,所以半夜棉被没盖好或是冷气、电风扇直吹脚都会增加抽筋的可能;而白天运动过量导致肌肉疲劳,也可能在半夜出现抽筋的现象;半夜也可能因身体相对脱水或电解质失衡而抽筋。

抽筋如何解决

急性处理:抽筋的当下若在进行活动,则先停下动作休息,且针对抽筋部位肌肉进行反向的伸展与轻度的按摩,若觉得非常疼痛,也可以给予患部冰敷,冰敷时间10-15分钟。

预防:可先分析自己抽筋的原因是什么,才能找出适当的方式因应。

若是原因是肌肉过度疲劳,在运动前要做足够的热身,运动之后做完整的放松,且要衡量自己的身体状态,适度的运动量就好。另外,运动时可穿着压力裤或压力套,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若是血液循环不良造成,尽量不要长时间维持在同一姿势,建议40-50分钟就要活动一下。保暖的工作也要做足,睡前常抽筋的人可以在睡前泡泡脚,穿保暖袜,按摩常抽筋的部位,睡觉时也要避免电风扇或冷气直吹脚。

若是体内电解质失衡,在日常生活中适时补充需要的营养,运动大量出汗时要记得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严重的抽筋可能会导致肌肉拉伤甚至是撕裂伤,这样的情形就建议要到医院求诊。若是自己能预防的工作都做了还容易抽筋,或是一些较少发生抽筋的部位也有抽筋的状况(如:手臂等),那就要尽快到医院寻求医师的协助!看是不是有其他内科疾患或用药的相关问题所导致。

相关文章
  • 春天怎么跑步减肥 这6件事一定要知道

    在相同运动强度下,相比流汗少,流汗多代表的是消耗的肌糖原会多一点点,并不是减肥效果更好。所以,出汗的多或少,对减肥效果是没有影响的。运动跑步出汗多的人,一定要多多喝水,在跑步的过程中,以及跑步之后,及时补水。跑步流汗多如果不喝水的话,运动后,血管扩张,供应大脑和心脏的的血液减少,心脑血管缺血会更严重

  • 狂奔10公里大量出汗立刻喝水会悲剧:该如何补水?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身心健康、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提高,健身运动近些年来一直都是比较受关注的话题,只是在这个健身运动的过程中有许多小细节没有被大家注意到,其中一个就是如何科学的补水。相信许多朋友在观看足球、篮球等大型体育运动时,都会发现运动员们喝水的过程,他们在喝水时并不会一次性大量喝水

  • 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

    进行体育运动后就要增加饮水量,最好在开始运动三十分钟前喝一两杯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身体需要更多的水分,才能发挥好运动机能。在运动时,快速呼吸和出汗消耗了许多液体。请在结束运动后半个小时内再喝一两杯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大多数参加运动的人并不需要喝含有盐分的运动饮料,白开水就足以补充体内的水分

  • 跑步后渴了该怎么办?了解这几点很重要

    很多跑友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答案就是喝水或者喝运动饮料,但在补给上还有很多细节之处需要我们去遵守。在搞清楚跑步渴了要怎么做之前,需要了解我们在跑步后身体会流失什么。NO.1跑步、健身后会显著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并且大量消耗身体的糖原1、关于水分在跑步的时候,产热会急剧增加,身体通过水分蒸发的方式有效散热

  • 出汗过多后,应该如何给身体补充“营养”?做起来一点都不难

    秋高气爽后,很多人开始启动“户外运动计划”,每天出去跑跑步、跳绳、打拳等,都是肆意挥洒汗水的方式,出汗的多少也能变相说明你的运动量是否达标。同时,大家也不要过度理解,也并非大汗淋漓才能达到运动效果。事实上,运动过程中的出汗多少,除了运动程度以外,还受外界温度变化、内心情绪等相关。这里也有帮助大家验证

  • 运动后何时喝水最适宜?

    挥洒汗水,尽情释放活力,运动为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当身体从运动的激情中逐渐平复,你是否也曾疑惑,那一杯解渴的水,究竟何时饮下才能为健康加分?运动后何时喝水最适宜,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蕴藏着不少学问想象一下,你刚刚完成了一组酣畅淋漓的跑步训练,心脏跳动如同擂鼓,呼吸急促,汗水浸湿了衣衫,此时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