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腹部肋骨怎么锻炼(很瘦有肋骨外翻?坚持这4步纤腰平肋骨,解锁金晨性感身材)

《舞蹈生》金晨首秀,一舞倾城!

动作干净流畅,融在如梦如幻的舞美中,每一帧仿若人从画中来,隔着屏幕都能感到她在闪闪发光。

这个动图我就简单地看了5678……遍。

舞者的身材让人又慕又酸,这笔直+线条紧致的大长腿,妥妥滴人间腿精。

更不必说纤薄的身材,修长的身形……如果我有这身材,每天都得横着出门。

为了追求每一次完美的演出,舞台下的舞者们刻苦训练,保持身材,用无尽的汗水成就着每一次的完美演出。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他们都很瘦,而且几乎每个舞者都有出现一些身体/体态问题。

前一阵,金晨在微博晒了一组照片,其中有一张胸椎片。

从照片里能看到脊柱有轻微的侧弯,还被正骨大夫问:你是不是盘起来睡觉的?

金晨脊柱是这样,孟美岐在舞台上可以明显看到凸起、外翻的肋骨。

这两块小凸起,会让你在穿紧身衣、性感的露腰、露脐装时看起来很尴尬。

如果是胸小的妹子,再遇上肋骨外翻,穿上紧身衣就成了尴尬的“四个胸”……

什么鬼?

这尴尬的样子,其实是凸起的肋骨和胸部一起寻找存在感。

这样的体态也就是经常被小伙伴们问到的肋骨外翻。

一、你有肋骨外翻吗?

人体有12对肋骨,左右对称。后端与胸椎相连,前端第1-7肋借软骨与胸骨相连接,称为真肋;第8-12肋称为假肋。

其中第8-10肋借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肋。

而我们所说的肋骨外翻,主要是指第7-10根肋骨向外突出,超过身体的外缘。

这几根肋骨凸起的形态有向前、向左、向下或者整体突起。

这个凸起最直观的反应就是让你尴尬的四个胸。

而且,因为肋骨下缘的扩张,视觉上显得腰线更长,让你变成H型身材,同时改变身材比例,显得腿短臀平。

还有一些隐形伤害可能你还没有感受到。

因为肋骨不正常的形态,脊柱不能正常伸展,会影响到肩膀和髋关节的灵活度。

肋骨张开的形态,胸椎和上背部肌肉被过度向前拉伸,形成圆肩,也可能导致肩部疼痛,引起肋骨疼痛或发炎等问题。

同时因胸椎变直僵硬,影响胸廓内器官,压迫内脏器官的空间,并使血液循环变差,降低呼吸质量。

还有听迷糊的小伙伴,对着镜子看来看去,好像是有,又不确定。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肋骨外翻,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自测:

1)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双手放于肋骨下部缓慢向上推至胸部,在上推动中,如果感到肋骨明显向外突出,即是肋骨外翻。

2)仰卧,观察肋骨下缘是否超出了身体外缘。

二、形成原因有哪些?

有的小伙伴已经已经开始犯嘀咕,为什么我小时候没有肋骨外翻,怎么长大了却有了?

还有妈妈们也很奇怪,生完孩子怎么就肋骨外翻了?

别着急,咱一个一个解释。

1、后天肋骨外翻。

首先,作为久坐小能手,很多人都有核心肌力薄弱的问题

在正常状态下,腹横肌和腹斜肌将肋骨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腹壁的一端衔接在肋骨底端,另一端连接在骨盆前侧,如果腹部肌群(腹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和肋间肌(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力量薄弱,整个腹壁向后收的力量不够,就会导致肋骨过度向外打开,形成肋骨外翻。

其次,骨盆的位置不当和稳定性不足。

我们的很多体态问题都与骨盆有很大关系。

人体有正常体态,也就是身体的中立位,即头、胸廓、腰椎、骨盆在一条直线上。

可以这样感受,想象头顶有一条直线垂直牵引,使头、肩、髋、膝、踝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这也是人体的最佳体态。

但是呢,生活中的你我他都有自己最喜欢的姿势,就喜欢瘫着、躺着,弓着背踏着腰怎么舒服怎么来。

平时又没有运动习惯,身体肌力不足,于是大多数都解锁了骨盆前倾/前移、圆肩、驼背、头颈前移的不良体态。

这样的体态下,脊柱长期不在中立位,造成背阔肌、腰方肌紧张,腰部肌肉过度代偿,腹直肌拉长无力,腰椎曲度过大,进而形成肋骨外翻。

第三,过度伸展的体态。

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硬凹造型时,也容易出现肋骨外翻的体态。

或者双手举过头顶:

为了好看硬凹的一字锁骨,过度挺胸抬头等这些过度伸展的体态,都会引起胸椎过度伸展,导致肋骨代偿,形成肋骨外翻。

投掷类项目的运动员和舞蹈演员就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第四,呼吸不对,肋骨受累。

在胸腔内有一块与呼吸有关的肌肉——膈肌

正常的呼吸模式下,胸腔向四面八方打开,而肋骨外翻的呼吸,胸腔只向前方打开。

习惯胸式呼吸的人,肋骨完成了上提和外扩的动作,但没完成内收和下降的动作。

如果膈肌收缩无力,肋骨就不能维持在正确的位置,会造成肋骨外翻。

2、产后肋骨外翻。

产后妈妈也是肋骨外翻的多发人群。

妈妈们经过怀孕生产,腹部核心肌群(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和竖脊肌、底部的骨盆底肌等组成的肌肉群)肌肉松弛,出现腹直肌分离,核心肌群力量相对普通人来说更弱。

而且,因孕期肚子越来越大,腰椎曲度随之增大,如果产后不注意增强腰腹部核心肌群的力量,让腰椎曲度回归正常,再加上不会正确的呼吸模式,就更容易出现肋骨外翻。

三、如何改善?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别焦虑。

了解肉肉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她之前也有肋骨外翻。

因为她之前很胖,体重一度在140斤,还有驼背,导致腹壁薄弱,再加上腹部缺乏锻炼,一提气就容易形成肋骨外翻。

后来经过有效的训练,调整体态后,现在已经明显改善。

既然是体态问题,日常习惯改善很重要。

1、保持正确的姿势。

站立、行走时不要过度伸展胸腔,向前顶肚子。

可以找这样的感觉:头顶有一根线吊着,不要挺胸,脖子抬起来向回收。

就是在《五十公里桃花坞》中,苏芒教李雪琴、郭麒麟拍照的要领。

走路时,感受臀部发力,也就是收腹、夹臀,保持骨盆稳定,不仅体态优雅,还能避免走出粗腿、壮腿。

其次,通过改善呼吸模式纠正肋骨外翻。

正常呼吸时,胸廓肋骨应该是向四面八方打开,横向呼吸训练帮助我们正确打开胸腔,改善肋骨外翻。

可以在下面的训练中通过调整呼吸模式进行改善。

动作一:仰卧束角式

做法:

1)仰卧屈膝,脚掌心相对,双膝向外打开自然下垂,大腿外侧可用(瑜伽砖/抱枕)支撑,帮助打开骨盆和腹部的空间。

注意:在这个状态下,脊柱的压力大大减小,此时横膈膜上下活动的幅度最大,同时地面有效的支撑胸廓,所以在仰卧位练习呼吸最容易掌握要领,同时也是练习呼吸的基本条件。

2)将双手放在肋骨上方,吸气,肋骨、腹部向外扩张,双手与肋骨之间拮抗的力度将肋骨向内推。

3)呼气,双手推肋骨向内向下,腹部向内收。

4)完成20组。

功效:激活胸腹部深层肌肉,调整呼吸方法,改善肋骨外翻。

同时,进行一些增强核心肌力的训练,调整骨盆状态,帮助身体回到最佳排列,进而改善肋骨外翻。

动作二:平板支撑。

动作三:

做法:

1、屈膝,仰卧,骨盆稍向前转,可将双手食指、拇指比作三角形放于腹股沟处,使其平行于地板,下背部与地板之间有一个手掌的空间,并维持稳定。

2、呼气、收腹,肋骨内收,肚脐下沉,肩膀离地。

3、吸气,上提,胸部找锁骨,尝试挺胸,下压肋骨同时内收,保持5次均匀呼吸。

4、缓慢落下,重复完成3组,每天完成3-5次,坚持至少2周。

功效:帮助骨盆稳定中立位,使腹壁有力,肋骨内收,脊柱自然伸展,身姿挺拔。

动作四:虫爬强化

做法:

1、跪立,双手分开与肩等宽,双腿分开与髋等宽。保持收腹,脊柱自然伸展。
2、先让膝盖离地,再像宝宝一样,分别向后、向前,向右、向左爬。
3、全程保持膝盖不落地,上半身平行地面,感觉肚脐用力向上爬,向内收。

功效:增强核心肌力,稳定骨盆,改善骨盆前倾,产后腹直肌分离。

相关文章
  • 涨知识丨运动减肥,你真的连喝水都不会

    天气已逐渐炎热,对于爱运动的你来说,考验又到了。在我们的日常跑步和健身过程中,科学补水的重要性愈发显现。而有的健身者,真的不会喝水。在运动时,人体75%的能量都用来转化热能,把体温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这时血液会比平时变得更黏稠,心脏的效率会下降、心率会上升。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补水,就会使你降速,最终

  • 跑步时间,你要知道这10件事!

    1哪些人不适合跑?跑步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运动,有几类人应当避免跑步运动◆心脏有疾病的人◆病毒性感冒,腹泻等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没有运动基础的人◆幼童和年纪过大的人2热身运动可忽略?所有的运动都需要做准备活动,跑前轻压腿、下蹲,可以让心脏和肌肉更快进入运动状态。如果一开始走几步,然后快走、小跑,

  • 知识|天冷了,冬天跑步要喝点什么?

    外界温度升高或是体内产热增加都会引起出汗,由于冬季室外温度和体温相差较大,冬季跑步时往往出汗量都会相对较少,所以会有一些跑者就产生了一种想法,出汗少代表消耗少,能量的补充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不过,事实却是恰恰相反。在同等的运动量下,冬季跑步会多消耗 3%~7% 的热量,而且由于人体的基础代谢会变得更

  • 天天运动还是瘦不下来?试试这样吃,减脂速度快到起飞

    想要靠运动来辅助减肥的胖友们除了选择合适的运动之外运动前后的饮食也很重要选对食物,减肥速度快得惊人! 运动前运动前适量进食,不仅能防止低血糖,还能够增加运动成效,提高脂肪燃烧。喝一杯黑咖啡咖啡不仅是一种热量极低的饮品,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前喝一杯黑咖啡,运动之后可以增加17%的脂肪燃烧。同时还能促进运

  • 运动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运动并非出汗越多越好

    运动出汗多是什么原因1、天热及大运动量出汗自然多运动时出汗多大多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出汗。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天气炎热和大运动量时的出汗多属生理现象。因为运动过程中全身血液循化加快,毛细血管扩张,体温升高,这个时候就容易出汗,到一定的运动点就自然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2、体质弱者运动出汗多天生体质弱

  • 运动后挥汗如雨的你,知道如何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吗?

    眼下,喜爱健身的人群越来越多。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电解质流失就越多。轻度脱水以及大量的电解质流失会损害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加运动型酸中毒的风险。市民可以在运动后或大汗淋漓时,选择添加过维生素B6、维生素C、氨基酸等富含水分和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什么是电解质电解质是钾、钠、氯等。常见的有氯化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