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逻辑思维锻炼技巧(四个方法,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让你说出来的话头头是道)

我们都知道,说话是否条理清晰、有条不紊,是跟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

问题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刻意去锻炼自己这种说话的逻辑能力,认为自己思考有逻辑,说话也会同样有逻辑。

其实,说话上的逻辑思维,跟我们思考的逻辑思维,尽管底层机制是相通的,但调动的却是大脑的两个不同的区域。

想要让我们说出来的话,如同思考时那样具有逻辑,我们就需要不断去锻炼说话这方面的逻辑能力,以此形成一种熟练的表达习惯。

那么要怎么锻炼呢?

用开口的方式,结合以下四个方式进行表达上的练习,坚持一段时间,你自然就能够感受到自己说话逻辑上的变化了。

方法一:关键词复述

复述这个方法,能够锻炼到自己的口才,我在以往的文章已经写了很多。可是,怎么运用复述的方式,去锻炼自己表达上的逻辑思维呢?

很简单,就是当你把一篇文章大声读过几遍之后,然后提取其中的关键词,作为文章的表达脉络。最后就根据这些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语把文章的大概内容复述出来。

例如以下文章:

人与人之间有一个心理距离。当两个人吵架的时候,心理距离是相当远的;当两个人相恋时,心理距离就是相当近了。人们在距离远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大喊;在距离近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小声细语。

那么心理距离到底是近了好,还是远了好呢?这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别对待。例如对于普通人,心理距离要远近适宜。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领地”,你走得太近,它们就会感到威胁;但距离远了,你们彼此的人际关系又会无形中生疏起来。

我们可以从一则寓言去加深体会。天冷了,一群刺猬想互相靠近取暖,但靠得太近,身上的刺相扎,弄得自己和对方;离得太远了,又不暖和。只有找到一个适合的距离,既不至于太远影响取暖,又不至于太近相互刺痛。这就是所谓的“刺猬距离法则”。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样。中等程度的心理距离能够产生吸引效应,过近则产生排斥,过远则生熟冷淡。所以与人相处,一定要懂得把握彼此的距离和交往尺度。

当你看到这篇,首先要大声读个几遍。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做,可以让你的大脑对这篇文章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同时还能够让你对于这类型文章的表达,积累到丰富的语感。

完了后,你就可以针对这篇文章的每个段落,提取出一个帮助“唤醒记忆”的关键词。举例来说,第一段可以提取“心理距离”,第二段就可以提取“心理领地”,第三段则是“刺猬故事”,第四段就是“距离的把控”。

你可以根据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提取出能够帮助你唤醒文章内容记忆的关键词。

当然,关键词不一定要太死板。例如第一段,你可以提取出“心理距离远近的不同情况”这样的关键短语。

有了这些关键词或者关键短语之后,你就可以对照它们进行复述了。一遍复述不好,就复述第二遍,如此类推。

当你能够非常流利地把文章复述出来之后,那么这篇文章的表达逻辑框架就能够被你掌握到。同时也能够锻炼到你开口的说话能力了。

方法二:学习已有的逻辑表达框架

如果说,方法一是让你自己去提取出某些文章的逻辑表达框架,那么方法二,就是让你运用已有的逻辑表达框架了。

那么已有的逻辑表达框架或结构,会有哪些呢?就我们熟知的,就是金字塔原理这个表达结构。

金字塔原理的表达核心就是“结论先行”。先开门见山地给出你的结论,然后再向别人论述哪些原因让你得出这个结论。

例如你是上司,跟某个工作态度有问题同事提意见,你就可以这样说:

“小张,你知不知道你的做事方式很让人讨厌?周围的同事已经对你颇有怨言了。这头答应同事要跟客户联系,那头就去忙自己的副业,导致大家都要为你收拾残局。

还有,明明一个下午就能够完成的事情,你偏偏要拖个一两天,你到底是来上班还是打发时间呢?然后其他同事向你提了意见,你从来不听。你再这样的话,只能收拾包袱走人了。”

这个例子,就是金字塔原理的运用。先给出结论:小张很讨厌,同事对他很有怨言。接下来,就分别说明,是什么事情让小张落得如此评价。

这样说完,小张自然就知道是什么事情,要面对什么样的结果了。

除此之外,在职场中,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固定的语言结构,帮助我们进行更有逻辑性的表达。常用的包括:

  • SCQA结构

S(Situation)情景:这件事发生的背景、情景是怎样;

C(Complication)冲突:它带来了什么矛盾、冲突、影响;

Q(Question)疑问: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A(Answer)回答:解决方案是什么?

  • STAR结构

S(Situation)情景:这个事件/任务的背景或情景是怎样的;

T(Task)任务: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A(Action)行动:为了达成任务目标采取了哪些行动;

R(Result)结果:最终结果如何。

  • PREP结构

P(Point)观点:说明你的观点是什么;

R(Reason)理由:为什么你认为是这样;

E(Example)例子:有什么例子可以证明你的观点;

P(Point)观点:再次强调观点内容。

  • 黄金圈法则

Why(目的、理念):你这样做是有什么用意;

How(方法、措施):你会用什么方法完成这件事;

What(现象、成果):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每种表达结构,都有特定的用处。你可以针对不同的叙述内容,运用不同的表达结构组织你的语言。

如果你想深入学习这些表达结构,在网上都能够搜索到很多相关的资料了。只要平时用心学习、加以锻炼,那么表达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得心应手了。

方法三:通过逻辑思考题锻炼表达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在思考上的逻辑思维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唯一让他们感到烦恼的地方,就是无法把自己思考所得的内容,用条理清晰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例如以下这道推理题,你通过思考得出答案之后,你能不能通过语言去把思考的结果说出来呢?这就涉及到语言组织的过程了。

我的语言组织过程就是这样:

通过前两个正方体的图示可以得知:A的相邻有D和C两个字母。而通过第三个正方体的图示也可以得知:D和C两个字母是相邻的。也就是说C相邻的字母有A和D。

那么根据这些条件就可以推断出,第一个正方体图示F相对的位置就是C。因为只有是C,才符合C跟A和D两个字母相邻这个情况。否则,放在其他地方,就不符合这个情况了。

再根据这个结果,现在已经知道A四个相邻字母中的三个,分别是:F、D、C,那么剩下一个,通过第二个正方体的图示就知道只有B了。然后通过第一个正方体的图示就可以推断出,D相对的字母就是B。

现在所有字母都已经有对应的位置,剩下最后一个没有对应的,就是A相对的位置,也只有E符合条件了。最终得出全部结果。

当你能够把思考的结果,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不仅可以锻炼到你的逻辑思维,更能够锻炼到你的语言组织的表达能力。

试试看以下这道逻辑推理题:

有甲、乙、丙、丁、戊5个人,其中有2个人绝对不说谎话,其余3个人有时说真话,有时说谎话。从下面的对话中,请你找出绝对不说谎话的人来。

甲:“乙不是说谎的人。”

乙:“丙是说谎的人。”

丙:“丁是说谎的人。”

丁:“戊是说谎的人。”

戊:“乙是说谎的人。”

甲:“戊不是说谎的人。”

戊:“丙是说谎的人。”

你能够思考出答案,然后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吗?

不管你有没有刻意用这种方式去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经常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通过开口的方式做一些组织语言的锻炼,自然而然,你的表达就会很有逻辑了。

方法四:学习一点逻辑思维的知识

想要让自己说出来的话有逻辑,缺乏相关的逻辑知识,说起来多多少少都会有欠缺的。

所以,学习一些相关的逻辑知识,知道什么样的说话才有漏洞,怎样的论证才合理,那么你在表达的时候,自然就能够做到心里有谱了。

这里推荐一些书籍:

  • 《口才的逻辑与技巧》,作者:武颖
  • 《简明逻辑》梁光耀
  • 《我的第一本逻辑学入门书,提升思考力》蒋巍巍
  • 《你对我讲道理,我对你讲逻辑》孟云剑
  • 《逻辑教你不犯错》姜万蓉

当你掌握了这些逻辑知识之后,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结合自己的表达运用出来了。

而想要让说话更有逻辑,你至少要做到:

1,说话的形式要有逻辑

表达之前,想清楚你的内容,需要运用哪一种形式去组织语言。

例如,对于有不同分论点的一整段话,采取并列式或者递进式的方式罗列分论点;又如,先叙事后评论,或者先评论后叙事再评论。在叙事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夹带过多的不相关的话语,而使得表达很零碎。

2,说话的内容要有逻辑;

在说话之前,先弄清楚自己说话的目的和想要表达的结果,这样你对于整体的表达脉络才有更好的把握。

当你能够为了说明结论而组织语言,而不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这样就不会在讲述的过程中混入过多无关的言语,从而让表达更加清晰和有逻辑了。

3,说话的方式要恰当;

在表达的时候,不要试图一次过用长句去表达你的思想。尽管使用复杂的长句去表达,可以让你看起来更有逻辑,但别人理解起来也会有难度。

最好运用短句的形式,然后围绕着讲述的主题,一句又一句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别人不懂时,就换另一种形式进行表达。

久而久之,你的逻辑表达能力,就能够变得越来越好了!

相关文章
  • 跑步怎么补盐?先要学会判断自己的出汗特点!

    大家都知道跑步就会出汗,而汗是咸咸的,那是因为随着汗水,体内的盐分也一起排出来了。如果不及时适当补充盐分的话,体内缺盐会导致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但盐分也不是多多益善,摄入盐分过多,也会导致高血压、心脏

  • 做运动过程中,出汗越多,效果越好?

    夏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很多人开始选择户外运动,其中跑步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一种运动方式。不少人选择跑步的目的是为了瘦身减肥。然而,一直以来有一个错误观念,即认为运动出汗越多,就能越快消耗脂肪,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但是,这个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跑步出汗多不代表减肥效果好。汗液主要由水分、电解质和少量的代谢

  • 跑步出汗好处多多,防癌,不靠谱也靠谱!

    跑步出汗,可以刺激大脑内啡呔的产生,继而改变你的心情,控制情绪波动。注意这里说的是跑步出汗或运动出汗~为什么强调这个前提,我们接着往下看。有很多人认为出汗可以排毒、防癌,其实并不是这样。确实有研究表明,砷、镉、铅、汞等重金属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汗液的99%以上是水,不到1%的

  • 跑步五分钟,出汗两小时?你必须知道运动出汗的真相!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是手机中的战斗机。跑步五分钟,出汗两小时,小心你身体宕机。运动中不管是主动或者被动出汗过多,都要小心。(“主动”可理解成虚汗多,“被动”多是自己作)还是我那个不省心的朋友迷妹,她昨晚兴奋地告诉我,在肚子上裹一层保鲜膜跑,出汗多,减肥快。果然, 跑完一上称,轻了2斤。听完好想

  • 夏季跑步大量出汗,容易缺铁,这个补铁的好方法建议收藏

    夏季跑步,汗水淋漓,你是否担心过身体的铁元素悄悄流失?缺铁,这个听起来并不严重的问题,实际上可能会对你的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夏季跑步与补铁的那些事儿;跑步出汗,真的会导致缺铁吗?跑步时大量出汗,确实可能导致铁的流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跑步者都会缺铁;缺铁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

  • 夏日跑步出汗多?掌握这些技巧,远离湿身尴尬!

    常言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知不觉,三伏天已经悄悄来临,明天就是初伏第一天了,自从到了夏天,很多跑者都降低了跑步的频率,当然也有很多跑者在炎热的夏天依旧练的飞起,丝毫不减懈怠!在夏天跑步时,很多跑者可能都有同样的烦恼,那就是出汗多,不说跑步了,就是在外面走走可能就出一身汗,更别说跑步了,汗流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