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肱二头肌锻炼多长时间有效果(锻炼二头肌,6分钟就得到效果)

很多人希望快速地刺激到自己的肱二头肌,让它可以快速地体验到因轻微撕裂而疼痛,从而促进增长,那么今天小编就教你一个方法,可以让你做到6分钟就得到效果。

首先你需要一张上斜的卧推床,因为接下来的动作需要同时加强你肌肉的伸展和紧绷感。保证伸展的时候仍旧保持紧绷感,而搭配上斜的卧推床的弯举就可以更加容易的达成这个要求。所以除了卧推床外,你还需要准备不同重量的哑铃,最大重量的哑铃应该是你平时状态下最多可以完成10个上斜弯举的重量,然后剩下的哑铃依次递减5磅的重量即可,总共需要5组哑铃(比如40,35,30,25,20)。

在做动作时,我们更加需要注重的是离心作用,这需要我们缓慢得去进行离心收缩作用。每组重量哑铃的动作各需要1分钟来完成,而这一分钟内包括三种不同坐姿的运动,每种坐姿状态的运动各为20秒。

因为每次运动我们都需要花1秒的时间把哑铃用弯举的方式举起来,再用持续3秒的时间来把哑铃缓慢地放下,尽量把每个弯举的时间都控制在这样严格的四秒钟。同一坐姿下每组哑铃需要做5下,也就是说不论重量如何,每一个坐姿状态下做5个弯举都需要花费20秒的时间完成。

最开始时,我们选择坐躺在上斜卧推床,背部靠着上斜部分的坐姿来完成弯举动作。第二个部分,我们选择坐在上斜卧推床,背部不靠上斜部分完成弯举动作,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运动的重点是肌肉伸展,所以你需要去调整你的距离。最后一个部分,你需要把坐姿调整为前倾状态的坐姿,同时动作变成滑式弯举,类似于低手划船。

开始这项运动时要从自己选择的哑铃中最重的那一个开始练习,每一个重量组的动作都需要在这样三个不同的坐姿环境下完成,在做完一组后立刻做比它重量轻五磅的那组哑铃动作,中间不可休息。

在最后一个阶段时你要重新使用你选择的最大重量的那组哑铃来做离心作用,就意味着最后一分钟你所做的动作,并不需要你像前面一样花一秒的时间举起来,你可以依托你的腿部辅助你将哑铃放到弯举的举起状态,你自己只需要发力完成3秒缓慢放下的动作即可。

这六分钟的运动中,你训练了不同的动作范围,透过改变你训练的角度使你做了更多超越你力量所及的训练。

相关文章
  • 长期跑步伤膝盖?4个动作比跑步更易伤膝,还有人每天都在做这些

    中老年人总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应该适当地锻炼,多休息。想让他们多出去跑步锻炼身体,他们只会说“跑步容易伤膝盖”,拒绝这种运动。对中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确实可能因为关节软骨的退化而更容易出现骨关节炎,如果长期采用不正确的跑步方式来锻炼,确实有可能损伤膝盖。但人们要注意的是,这里特别强调一点,是不

  • 爬楼梯锻炼:健康益处、如何开始以及如何变得更好

    如果轻快地爬一段(或几段)楼梯让您喘不过气来,这并不奇怪。爬楼梯是一项合法的锻炼——也是一项国际公认的运动——可以改善您的健康状况。幸运的是,您无需爬到摩天大楼的顶部就可以大汗淋漓;可以在健身房、公园或家中进行楼梯锻炼。什么是爬楼梯?爬楼梯是一种垂直训练,顾名思义,它涉及上升(向上走,或者,如果你更

  • 坚持慢跑的好处到底有哪些?年纪越大也许越明显

    首先,跑步就是减肥。退休前G大哥就有点啤酒肚,虽然不是很大,但可以明显看出腹部堆积的脂肪。因为偏胖,所以他也患有轻度脂肪肝和高血脂。退休后,G大哥也是为了健康开始慢跑。他不追求速度,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放弃,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跑下去。就这样慢慢跑,每个月就是100多公里的跑量,持续了一年

  • 你爬楼梯吗?研究:每天爬楼梯,能降低心脏病风险,延长寿命

    想象一下,每天上下班、回家,或是去商场购物时,你是否经常选择那便捷却略显无聊的电梯,而忽略了旁边那座默默无闻的楼梯?嘿,别急着摇头,因为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可能会让你对那平凡的楼梯刮目相看。一项新研究竟然发现,每天爬爬楼梯,不仅能降低心脏病风险,还可能帮你延长寿命!别急着去爬楼梯,先听我慢慢道来,这

  • 从减肥的角度上来说,跑步和游泳哪个更好些?

    第一:游泳VS跑步游泳:有锻炼场地的限制。游泳是全身运动几乎能锻炼到全身的每一块肌肉,利于整体塑形。除了抽筋呛水的可能性,对身体没有损伤。游完泳一般会有强烈的饥饿感,需要控制食欲。跑步:没有锻炼场地壁垒,只要有一双跑鞋你随时随地都能跑。相对游泳来说跑步重点锻炼的是腿部肌肉,能够帮你重点塑造较好的腿型

  • 真的没想到,减肥“最”快的运动竟是骑车!

    姐妹们,我跟你们说,我发现了一个减肥的大秘诀——骑车!以前我为了减肥,尝试过各种方法,跑步跑得气喘吁吁,节食饿得头晕眼花,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直到有一天,我偶然骑上了自行车,才发现这居然是减肥的绝佳方式。起初我只是觉得骑车能看看风景,放松心情。但骑了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体重开始下降了。每次骑车,